在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江西省委书记 易炼红
(2021年11月18日)
今天,我们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主要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感恩奋进、接续奋斗,全力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的殷殷嘱托,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这次会议,是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调整之后省委的一个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的政治宣示,我们要毫不含糊地表明省委将坚定不移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一以贯之、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
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视察江西新闻片,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建春、增科、力平同志作了发言,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谈认识体会、思路打算,讲得都很好,我都赞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江西工作、十分牵挂老区人民,2015年亲自参加全国两会江西代表团审议,2016年和2019年先后2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特别是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亲临江西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江西工作精准把脉、科学定向、赋予重任,这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战略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也让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倍感振奋、铭刻于心、永远难忘。两年多来,我们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省委先后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决定》《关于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意见》,加强系统谋划,认真组织实施、狠抓督查落实,推动全省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GDP在全国排名由2015年的18位跃升到2020年的15位,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初,中办组织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访调研,对江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回顾过去,我省发展之所以能够发生关键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航标统领,贯彻落实不走样、不偏航、不懈怠。展望未来,江西发展要迈步新征程、开拓新境界,更加需要坚定看齐、精准对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讲政治、践忠诚、勇担当、抓落实,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以优异成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党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待。
01
更加坚定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工作
思想就是力量,思想指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统揽全局、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字字千钧、语重心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为我们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鼓足了必胜信心,始终是指引江西各项工作的思想之魂、行动之循。我们必须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工作,反复学、深入悟,切实从政治高度把握重大意义、从理论高度把握思想精髓、从时代高度把握实践要求,不断提高学习的深度、理解的精度、把握的准度、落实的力度,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推动全省改革发展的巨大力量和生动实践。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江西章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既充分肯定我省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又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既与习近平总书记之前对江西工作提出的“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是根据时代发展进行的把脉定向、集成升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足大局、把握大势,纵览历史、观照现实,分析外因、剖析内因,深刻阐明了事关江西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体现了对江西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全局谋划,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具体化,是指引江西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入脑入心、笃信笃行,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内化于心、做到心中有数,外化于行、坚决贯彻执行,在更高站位上谋划工作、狠抓落实,扎扎实实把江西的事情办好,让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放心。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是为江西精准把脉定向擘画的“美好蓝图”。回顾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每到关键时候、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为江西发展指点迷津、指明方向,让全省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了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特别是在我省发展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视察,对江西工作提出“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战略布局,为江西确定的新坐标、新使命、新要求,是江西发展最明确、最全面、最精准的目标定位,是为江西改革发展量身定制的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江西工作的殷切期望、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牢记殷殷嘱托、强化使命担当、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扛起“作示范、勇争先”的使命责任,坚定不移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切实用工作体现忠诚、用发展体现担当、用成效体现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西擘画的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是赋予江西改革发展的“时代考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江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思考,赋予江西面向全国、面向未来更重的角色定位和更大的使命担当,明确了新时代江西工作的思路方向、实现路径、战略任务和重点举措。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江西发出的“时代之问”、布置的“时代考卷”。可以讲,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份考卷,既体现了全局性、战略性、针对性,也彰显了大思路、大气魄、大谋划,对我们来说是沉甸甸的。怎么看、怎么干,怎么解题、怎么答题,检验的是政治站位、政治方向、政治担当,体现的是思想境界、素质能力、领导水平。我们一定要以感恩之情、奋进之心、担当之行,把握大局大势、抢抓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埋头苦干实干,确保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每一条重要指示、赋予的每一项重要任务、提出的每一个重要要求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是江西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精神航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这片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热血的红土圣地,充满着深情、充满着大爱。2019年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视察指导,这既是对革命先烈先辈的深情致敬,也是对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郑重宣示。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江西是一个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突出贡献的地方,也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现在我们正走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继往开来再出发。当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江西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始终是指引我们乘风破浪、砥砺前进的精神航标。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坚守初心使命,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用伟大革命精神激发斗志、一往无前、大步奔跑,切实鼓起奋斗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努力创造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无愧革命先烈的新业绩。
02
始终坚定不移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只争朝夕、久久为功、担当实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作示范、勇争先”,既是对江西工作的高标定位,也是赋予江西的时代课题,饱含着巨大信任和深切关怀,是要求,是期待,是激励,是鞭策。“作示范”,是由江西在革命老区中所具有的特殊重要地位决定的;“勇争先”,是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所展示出的尚存差距、巨大潜能、赶超态势和进取精神而赋予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作示范、勇争先”是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的,决不只是某个或某几个部门的事情。在发展上要“作示范、勇争先”,同样在各项工作上也要“作示范、勇争先”;在改革开放创新上要“作示范、勇争先”,同样在社会治理、民生改善上也要“作示范、勇争先”;在经济建设上要“作示范、勇争先”,同样在政治建设上也要“作示范、勇争先”;在自然生态建设上要“作示范、勇争先”,同样在政治生态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上也要“作示范、勇争先”。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把“作示范、勇争先”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贯彻和体现到江西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完善省委工作的目标取向、理念思路、具体举措,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事续着一事成,乘势而上、久久为功,奋力开创新时代江西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作示范、勇争先”,必须要有跨越赶超的雄心壮志。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新发展阶段,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进则赶超跨越、滞必掉队落伍。只有始终保持跨越赶超的雄心壮志,才能在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中站稳脚跟、争得应有地位,否则将一步步边缘化、甚至被淘汰出局。实现跨越赶超,必须正视差距、奋起直追。虽然这些年我省发展势头较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省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发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的主要矛盾。全省经济总量目前居全国第15位、中部第5位,人均GDP居全国第17位、中部第5位,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特别是在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方面,我省的短板弱项还比较突出,实现“作示范、勇争先”的任务艰巨繁重。正视差距、敢于“露短”,目的在于直面现实,在于以问题为导向增强紧迫感危机感。面对这些差距和不足,我们决不能在随波逐流中“躺平”,更不能在困难面前畏惧,必须敢于向“短板”叫板,顶风开船、迎难而上,努力负重前行、争先进位。实现跨越赶超,必须深挖潜力、释放潜能。潜力就是爆发力,就是新的增长极。应该看到,我省很多工作都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尤其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背景下,江西“四面逢源”区位优势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潜力,优良生态带来的绿色发展潜力都孕育了无限能量、无限可能,都可以通过进一步努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发展胜势。今年国庆“十一”黄金周,我们打出了一套促进消费的组合拳,有效挖掘了商贸旅游市场消费潜力。国庆期间全省商贸销售额同比增长356%,比2019年同期增长435%,实现了人安全、商贸旺、消费热。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深挖潜力、释放潜能、提档提速、提质提效,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实现跨越赶超,必须抢抓机遇、扬优成势。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但能不能扬优成势,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关键看是否能谋划好、运用好、发挥好。“十四五”对江西来说,是可遇不可求、决不可丧失的关键时期。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加速演进,我省在VR产业、“03专项”、LED产业等领域已经取得先发优势,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等“国字号”战略平台集成效应日益凸显,“长珠闽”地区战略腹地红利加快释放,稀土等战略性资源的高端开发利用,这些都为我们实现跨越赶超提供了重要机遇。我们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江西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实现跨越赶超。
第二,“作示范、勇争先”,必须要有走在前列的一流标准。中央苏区时期,老区人民脚踏实地、忘我工作、争当模范,创造了毛泽东同志赞誉“第一等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作示范、勇争先”,就是要求我们勇争一流、走在前列,努力创造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五个一流”“六个求突破”“五个走前列”的目标任务,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的具体举措,各地各部门都要认真对照、奋勇争先,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要有一流的“坐标系”。当前,周边兄弟省份很多工作都在对标“全球坐标系”,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反观我省有的地方,眼睛只习惯于向内,自己与自己比,“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这样的心态怎么去争一流、走前列。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全球眼光、全国视野,放大“坐标系”,找准“参照物”,自觉把工作放到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格局中去审视和谋划,不以江西为世界,但求江西有世界;既以世界谋江西,也让世界看江西,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不断提升在全国同类地区或部门中的位势。比如,南昌、九江等城市要放宽视野格局,勇于跟兄弟省会城市、沿江城市比,赣州要敢于跟其他省域副中心城市比,赣江新区、国家级开发区要勇于跟全国同类新区、开发区比,千万不能在省内比来比去,总是现在和过去比,自我感觉良好。要有一流的“硬举措”。我们提出“争一流、走前列”的目标,决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必须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出硬核之策。比如,我们提出打造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第一等省份,强调树立“凡是大湾区能做到的,我们都要做到”的理念,但如果还是冷水泡茶慢慢来,“换汤不换药”,那结果必然是“涛声依旧”,目标难以实现。此外,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乡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举措,都要更加务实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坚决破除一般化、隔靴搔痒的现象。要有一流的“好成效”。一流的坐标系和硬举措,关键要落到一流的工作成效上。比如,就经济工作而言,那就要看我们有没有做到升级“产业存量”、做优“经济增量”、刷新“区域总量”、提质“人平均量”、增进“生态容量”、管控“风险变量”
,这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是否争创一流的一个重要维度,口号叫得再响也要见真章。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本明细账。全省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要树立品牌意识,坚持干就干得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的理念,切实把优势做得更优、亮点擦得更亮、品牌打得更响,努力创造更多江西经验、江西特色、江西样板。
第三,“作示范、勇争先”,必须要有敢为人先的拼劲闯劲。江西人民素有敢为人先的传统,具有敢闯敢试的基因。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正是在这里开辟了革命的成功道路、创造了许多的“第一次”,共产党人的文韬武略都在这里试验过、预演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也是凭借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军用摩托车、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枚海防导弹都在江西诞生。这种精神和基因,也是我们“作示范、勇争先”的原生动力、天然优势。面对新时代、把握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只有“闯”才有出路,只有“创”才有活路。我们要大力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大胆想、勇敢闯、善于拼,努力续写新的时代荣光。要解放思想、打破陈规。我到江西工作后,很多人跟我讲,影响江西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理念比较滞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决克服“遇事习惯找文件、听指示、看惯例、找依据”的守成心态,勇于突破旧思维、打开新视野,切实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抓改革、谋发展、开新局。我们强调打破成规,不是那种无原则的、盲目的,甚至胡乱的,而是一种科学、理性、切实、正确的打破常规。要敢想敢干、拼搏进取。“闯”就意味着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循守旧、按部就班肯定不行,畏缩不前、坐等靠要更加不行。我们一定要聚焦现实问题,向着改革难点、发展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攻坚,认准了的事情就要抓紧干、干出彩。特别是在项目、政策、试点、资金等方面,要主动出击、积极争取,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努力在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在逆境中闯出一片新天地。要勇于创新、善于创造。“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我们既要有虚怀若谷、学习借鉴的谦逊精神,又要有先行先试、创新创造的胆略气魄,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在吃透中央精神、把准省情实际、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上做好结合文章,加速汇聚更多创新资源、集成更多创业要素、积蓄更强创造动能,努力形成更多探索性、原创性改革发展成果。当然,创新难免有失误,探索难免有曲折。只要符合中央精神,有利于江西发展,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要事不避难、敢冒风险、大胆去闯。
第四,“作示范、勇争先”,必须要有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
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实干是最有效的担当。美好事业不是喊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实现“作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