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聚焦核心目标
三、强化执行保障
在XX区2025年冬季至2026年春季清冰雪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2025年冬季至2026年春季清冰雪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安排部署新一年度的清冰雪工作。这既是一次战前动员会,也是一次责任落实会。刚才,XX同志宣读了本年度的工作方案,内容很具体,要求很明确,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清冰雪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清冰雪工作,看似一项季节性的常规市政管理任务,实则关系到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全感”,更关系到区域发展的“软环境”。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做好这项工作,其意义和内涵已经远超以往,必须从更高层面、更深维度来认识和把握。
首先,这是践行“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经验交流。一场大雪,就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干部宗旨意识和担当作为的直接检验。道路是否通畅,直接影响着市民的通勤、就医、上学;环境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老人、儿童等群体的出行安危。群众的关切点,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清冰雪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政府服务民生最直观、最现实的体现。能不能做到“雪停路净”,让群众走上放心路、安全路,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根本标尺。
其次,这是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硬任务。我区正处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至关重要。冬季冰雪天气对交通运输、物流配送、企业生产经营都会造成严重影响。一条主干道的拥堵,可能导致整个区域的交通瘫痪;一次不及时的清雪,可能引发多起安全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高效的清冰雪工作是保障城市经济血脉畅通、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优化营商环境的刚性需求,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再者,这是应对极端气候挑战、提升城市韧性的必然要求。根据气象部门的综合研判,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预计今年冬季我区可能面临降雪总量偏多、极端暴雪天气频发的复杂局面。初步预测,2025年至2026年冬春季的总降雪量可能达到80-100毫米,较历年平均值增长约15%,且短时强降雪的概率显著增加。这预示着今年的清冰雪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对新形势,必须摒弃旧有的经验主义和麻痹思想,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预案准备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部署得更严密一些,切实增强城市在极端天气下的“免疫力”和“恢复力”。
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清冰雪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二、聚焦核心目标,以系统化思维谋划部署清冰雪各项任务
做好新年度的清冰雪工作,不能满足于“扫干净、运走”的传统模式,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实现工作质效的全面提升。要紧紧围绕《XX区2025年冬至2026年春清冰雪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牢牢锁定“四保”工作总目标。方案中提出的“保民生、保交通、保安全、保环境”,是清冰雪工作的总纲,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四个核心展开。
“保民生”是首要之责。要优先保障通往医院、学校、大型社区、农贸市场等民生关键节点的道路,确保生命通道、求学之路、生活物资运输线绝对畅通。社区和街巷的清冰雪工作要同步跟进,彻底清除“最后一公里”的障碍。
“保交通”是重中之重。必须坚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的原则。城市主干道、快速路、桥梁、坡路、公交线路是清冰雪的“主战场”,要集中最优势的机械和人员力量,确保在降雪过程中始终保持通行能力,雪停后第一时间恢复道路原貌。
“保安全”是底线要求。清冰雪作业的全过程都要贯穿安全理念。既要防止因路滑导致的交通事故和市民摔伤,也要确保清雪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自身的安全。对人行道、过街天桥、公交站台等区域的残冰积雪要进行精细化处理,坚决杜绝安全隐患。
“保环境”是新增课题。要坚定不移地践行“绿色清冰雪”理念。严格控制融雪剂的使用,坚决杜绝使用工业盐等劣质、非环保材料。推广“机械为主、融雪为辅”的作业模式,加大对新型破冰、刮雪、扫雪等环保高效设备的投入使用。对于清运的冰雪,要科学规划指定堆放场地,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全面构建“三位一体”作战格局。清冰雪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专业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