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稳经济保增长
(二)坚持项目牵引带动
(三)坚持创新驱动引领
(四)坚持推动新型制造
(五)坚持推进产业数字化
(六)坚持深化亩均评价
(七)坚持加大支持引导
(八)坚持优化企业服务
(九)坚持强监管严执法
(十)坚持巩固拓展成效
(十一)坚持党建统领全局
(十二)其他工作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工业经济增速放缓
(二)工业投资增长乏力
(三)抓党建工作力度有待增强
(四)数字化转型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二)工作举措及拟实施的重大项目
1.抓运行监测分析
2.抓项目建设进度
3.抓产业提质升级
4.抓数字赋能产业
5.抓企业主体培育
6.抓亩均效益评价
7.抓企业服务保障
8.抓党建引领发展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市经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工业强市战略,认真对照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承担的重点任务,定目标、细措施、强作风,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努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持续向好,现将今年以来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和2024年工作计划梳理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稳经济保增长,打好稳进提质“攻坚战”。紧盯年度目标,强化对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监测预警;紧盯用电、税收、用工等匹配性指标变化情况,加强对重点产品价格、企业订单、利润率等经营指标预测分析研判,全面把握工业经济运行态势。1-10月份全市完成规上工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5.9%,预计累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8.5%;前三季度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10月份完成工业投资XX亿元,预计同比增长41%,其中完成技改投资XX亿元,预计同比增长4.1%,完成新开工制造业投资XX亿元,预计同比增长6.7%;1-10月份完成邮政业务总量XX亿元,预计同比增长12%;预计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6%,预计全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10%,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完成技改投资XX亿元,同比基本持平,预计完成新开工制造业投资XX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持续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建立“拟培育入规工业企业名单”“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清单”入规入库提醒机制,推动在建项目早竣工投产、入规纳统,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深入实施“13581”龙头培育工程,筑牢工业经济稳中求进的基石。
(二)坚持项目牵引带动,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坚持将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工业项目梳理摸排,建立新型工业化项目库,动态管理,形成月度滚动增加、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切实为工业增长提供支撑。加强项目建设调度,围绕项目清单,跟进建设进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分析研判投资形势和存在问题,力促早落地、早开工、早入库、早投产、早达效。2023年共谋划编制XX万元以上新型工业化项目112个,总投资XX亿元,年度计划投资XX亿元;1-10月份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投资完成进度89.33%;本年度计划开工项目51个,1-10月份已开工39个,开工率76.5%;计划竣工项目36个,已竣工项目46个,竣工率127.77%。
(三)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坚持把创新服务摆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持续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成长型企业,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指导企业申报创新扶持项目荣誉,争取上级政策奖补资金,今年以来,3家企业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企业进入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获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省首台套装备1项、省首批次新材料1项、省新产品19个、省工业设计中心3个、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5家,18家企业进入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榜单,推荐绿色高分子产业集群申报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并获批;斩获2023年“创客中国”阜阳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新增阜阳工业精品9个、阜阳市企业技术中心6个。推荐上报2023年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2家、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
(四)坚持推动新型制造,提质升级再添“新成果”。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落实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行动。一是牢牢把握高端化,持续推进产业基础提升,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进万企’”政策宣贯活动,推荐申报2023年省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品2个、揭榜企业自评估验收阜阳市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任务1家、省“三品”示范企业9家,滚动推进天鸿新材料年产X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智能化生产线技改项目、中能电源铅蓄电池极板连铸连轧连涂车间智能装备升级改造项目等XX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实施,获批制造强省建设(第二批)数字化转型资金支持项目5个,争取奖补资金1924.2万元;二是牢牢把握智能化,持续推进产业强链锻板,吉祥三宝高科纺织有限公司上榜2023年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应用场景,国家智能制造企业应用场景再添新标杆(目前阜阳市仅2家均在XX),新增省级智能工厂1个、省级数字化车间3个,XX高新区获批省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推荐上报阜阳市级智能工厂6家和数字化车间8家;三是牢牢把握绿色化,持续筑牢产业生态底线,组织申报绿色制造工程项目投资导向计划,获批国家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企业1家,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绿色制造体系再添新,获批国家绿色工厂2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
(五)坚持推进产业数字化,放大数字赋能“倍增器”。一是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培育,推动市政府与阜阳电信、阜阳联通分别达成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战略合作协议,2家企业获批2023年阜阳市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示范项目,科杰粮保的“智慧农业水肥一体系统”应用案例入选2022年度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平台优秀案例(系阜阳唯一),天助纺织获批2023年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企业,2家企业获批2023年数字阜阳创新应用场景和优秀案例;二是开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组织50家规上企业参加2023年阜阳市制造业数字化诊断工作,聘请专家学者一对一线下帮助企业诊断数字化转型难题,实施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试点企业1家,组织541家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申报省免申即享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每家企业可享受最高市场价值10万元以上的软件服务,截至10月底已推广数字化软件服务包使用企业225家;三是大力培育软件与信息服务业,XX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V1.0”被评定为2023年安徽省首版次软件,实现我市首版次软件零的突破,获批省信息消费创新产品4个和第九批信息消费体验中心1家。
(六)坚持深化亩均评价,打好提质增效“主动仗”。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持续优化亩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修订印发《XX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施方案(修订版)》(界政发〔2023〕9号)、《XX市2023年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要点》,确定239家规上参评企业,评出A类企业47家,占比20%;B类企业106家,占比45%;C类企业71家,占比30%;D类企业12家,占比5%。拓展亩均效益评价对象范围,探索推进占地5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评价全覆盖和分行业分领域评价工作。加强评价结果应用,督促各部门制定完善并应用亩均效益评价差别化政策,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融城集团开展“亩均英雄贷”工作。组织开展亩均效益领跑者园区、企业申报,XX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园区,安徽华铂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益健堂药业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批省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系统梳理总结推广亩均效益“循环利用法”,省亩均办推荐XX市申报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优秀案例。
(七)坚持加大支持引导,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一是持续打造优质民营企业梯队,支持个转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深入实施规上企业培育递增行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倍增行动、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行动,“13581”龙头培育行动,强化惠企纾困,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XX市在2022年度全省民营经济考核三类县(市、区)榜单中位居第一,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安徽三宝棉纺针织投资获全省“专精特新”企业50强、安徽强旺集团获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强,华铂科技、华宇新能源、天能电池3家企业跻身全省民营企业税收贡献50强,数量阜阳最多,皖北领先;二是持续开展项目资金争取工作,持续深化“一改两为”,积极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和项目申报指导工作,最大限度为民营企业争取各级政策支持,提升企业获得感,截至目前为企业争取无偿奖补资金XX万元。
(八)坚持优化企业服务,打出暖企助企“组合拳”。一是组织开展政策宣贯及产需对接。深入园区开展政策宣贯,联合电信公司、联通公司分别举办工业互联网政策宣讲会、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解读会,组织开展阜阳市装备制造产需对接会。二是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包联项目。研究制定XX市《领导干部包保服务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活动方案》,29名市级领导干部包联服务重点企业73家、重点项目33个,截至目前,完成走访企业项目200余家(次),收集问题16个,已解决问题12个,正在推进问题4个。三是加大清欠工作力度。建立防范和化解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深入排查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情况,加大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力度,今年以来,收到上级转办清欠投诉9件,已办结4件,自行排查2件,已偿还完毕,拖欠金额XX万元,已偿还金额XX万元,剩余5件拖欠主体均为云腾公司,正全力推动剩余款项偿清。四是组织开展“一企一策”帮扶。联合高新区组建5个停产半停产帮扶工作专班,建立台账,制定“一企一策”,加强对停产半停产企业的持续跟踪服务力度,帮助12家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
(九)坚持强监管严执法,筑牢安全环保“双防线”。围绕“三管三必须”的监管要求,压紧压实工业企业、砖瓦窑业、通信行业、邮政快递业及盐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国务院“十五条硬措施”,开展砖瓦窑业综合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和环保主体责任,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全力消除安全风险隐患。今年以来,联合应急、环保、消防、高新区等部门持续开展企业安全检查,扎实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抓好节假日、重要会议等关键时间节点安全督导服务,累计检查20余次,抽查50余家企业,发现问题180余个,目前已督促企业已整改安全隐患152个。
(十)坚持巩固拓展成效,脱贫帮扶力度“再加压”。一是坚持“双包”力度不减,依托“三个在村“活动,每季度深入联系结对村开展调研,帮扶干部每月联系帮扶户一次,每季度入户走访一次,详细了解帮扶户家庭情况,帮助解决群众困难和需求。同镇、村干部一起制定完善2023年帮扶工作计划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携手爱心企业深入帮扶村一线开展“三夏”慰问送温暖活动,为帮扶村送去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等慰问品,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扎实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2023年全市计划建设开通155个5G基站,截至10月底已开通138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9%,累计开通5G基站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