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VIP免费

提纲: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1.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不断提升

2.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3.“两强一增”行动扎实推进

4.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5.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

6.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扎实推进

7.乡村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8.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二、存在问题

三、2023年工作计划


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以来,定远县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两强一增”为引领,积极主动克服新冠疫情、高温旱情影响,抗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紧抓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实,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固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1.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不断提升。紧抓粮食生产。立足全年粮食稳产丰收,加强粮食生产全流程监管,保障农民种粮受益,出台农田开发利用工作指导意见,遏制冬季农田撂荒,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4亿斤左右。128万亩小麦实现颗粒归仓,小麦总产45.15万吨、单产352.54公斤同比增长1.67%1.88%,增幅分别居全市第二、第一。秋粮丰收到手,秋收面积205.7万亩,较上年实际186.43万亩,增幅10.3%;总产89.81万吨,较上年实际73.51万吨,增幅22.1%;单产436.6公斤,较上年实际394.3公斤,增幅10.7%。紧抓秋冬种。全县秋种计划面积162.5万亩,其中小麦138万亩、油菜6万亩、蔬菜10万亩、绿肥等其它作物8.5万亩。全面发动干部带群众、大户带小户、企业带村集体推进秋种计划任务落实,成立督导组服务指导,确保种满种足。截至118月,全县秋种进度达到98%以上。紧抓良种繁育。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1个(水稻不育系:赞1S),落实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10万亩,小麦订单生产面积8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面积0.91万亩;与安农大合作建设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已引入50多个绵、山羊遗传资源;江淮水牛省级保种场投入运行,开展江淮水牛生物技术保种(冻精保存)。紧抓生猪产业升级及重要农产品供应。深入推进生猪全产业链建设,总投资1100万元“定远猪”保种场建成投用,已育种6个家系1100头,总投资900万元的定远猪扩繁场建成投用,规模养猪场稳定在340余家。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启动。截至11,县生猪存栏7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8万头,生猪出栏103万头,分别同比增长2.3%,3.5%。羊存栏5.8万只,出栏10.28万只,同比增长9.95%;家禽存栏865.21万羽,出栏830.55万羽,同比增长0.15%;肉蛋奶总产量13.27吨,同比增长2.4%。紧抓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大力推广“一稻两虾”生态养殖,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063万亩(其中,“一稻两虾”1.3万亩),同比增长11.8%,水产品产量2.4万吨、产值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3%5.89%。积极打造蔬菜全产业链,出台《关于加快“菜篮子”建设 促进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县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支持蔬菜生产、仓储冷链物流、销售、加工和制种等全产业链发展。引入安徽彩食鲜供应链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1.1亿元农副产品产销一体化项目,构建形成我县“1128N”建设体系,实现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肉蛋奶总产量6.8万吨。

2.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一是加快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四带一自”工程。全县参与带动的各类主体已达624个,带动脱贫户、边缘户5963户。已实施6批次15549户到户产业项目,发放产业补贴资金2091.92万元。谋划2022年到村特色产业项目入库504.5亿元,2023年项目入库383.35亿元。今年批复实施4批次到村项目9个,已建设完工8个。三是加强运营监管。印发《定远县村级特色产业项目排查整改方案》,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台账和定期督查工作机制,会同县督查考核办、乡村振兴局、县壮大办对全县2016-2021328个村级特色产业项目运营管理情况定期开展督查督办,确保了特色产业项目稳定良性运转,持续发挥效益用。

3.“两强一增”行动扎实推进。一是聚焦科技强农,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构建“一院两站”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2名,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建成江淮分水岭试验站,引入50多种绵、山羊遗传资源,全覆盖建立218名科技特派员结对218个行政村科技服务体系,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108项。“定远猪”“江淮水牛”等一批保种场建成运营,37个小麦、水稻品种(系)通过国家和省级试验、审定,建成23个数字农业工厂、38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围绕“猪、虾、鹅、菌、草”等“5+N”特色产业,创建生猪、白鹅全产业链,建成藕塘镇、三和集镇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二是聚焦机械强农,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坚持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大托管方向,与北大荒集团等一批国企、央企合作,开展代耕代种代管、统防统收统储等全程式、菜单式农业生产托管和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种满种足、应收尽收。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比例达54.5%,示范村51个、示范户7423户。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71.5万千瓦占全市的24%,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09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0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700余家,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带动土地规模化流转达到56%。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实现整县推进,冷藏保鲜库容达6.5万立方,形成“龙头企业+田头市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模式。三是聚焦农民增收,推进共同富裕。深入推进农民增收专项行动,注重发挥项目建设联农带农作用,统筹安排财政衔接资金3.2亿元建设涉农项目63个。培育家庭农场42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45家、种粮大户3920户。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共105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4万个,达成就业意向9152人。已开发公益性岗位1785个,安置脱贫人员1784人,发放岗位补贴621.68万元,人均增收8400元。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2688元,增速为7.8%

4.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化重点产业“双招双引”。围绕绿色食品产业、特色农业发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搜集绿色食品有价值项目线索27个,在谈项目9个,已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11.7亿元,开工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4.93亿元。总投资3.8亿元2个项目竣工投运。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为示范,结合区域特色打造支线,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商品、民宿、营地等产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经营主体数量达107个,休闲农业综合经营收入6.5亿元。2022年安徽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海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定远县永健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被省批准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深化农产品品牌培育。成功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定有良材”,“定远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两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69个。深化产业集群打造。突出“5+N”等优势主导产业,发挥乡镇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聚力建设藕塘、张桥、仓镇、池河、三和、炉桥等12个乡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全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光明乳业、品享牧业等全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滁州光明牧业生态智慧牧场有限公司注册成立,预计11月底开工建设。培育稻米、小麦、生猪、鹅、稻虾、蔬菜(食用菌)等6个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集群。发展蔬菜种植面积4.96万亩,新增1家市级蔬菜标准园(定远县绿色田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新升规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50亿元。深化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围绕农作物苗情、土壤墒情、病虫开展常态化监测。建成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智能化信息系统,全县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1.4%,在池河镇建立全县化肥减量500亩核心示范区。全县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10万亩次,覆盖率达60.78%;绿色防控面积80万亩,覆盖率达51.28%,农药使用量为263吨,较同期减少11.74%,实现负增长目标。以实施栽培蔬菜、瓜果为重点,兼顾玉米、小麦等作物,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项目实施,推广全县小麦、玉米等作物水溶肥30万亩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完成389家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改造提升,建成粪污处理中心9家,定远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36%2022年拟新建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2个。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两回收”实现网格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