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一)深入整理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
(二)突出秧歌文化
(三)发挥温泉优势
(四)扬长补短
二、2023年工作打算
(一)抓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抓好以鼓子秧歌为代表的非遗活态传承
(三)抓好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挖掘保护
(四)抓好温泉旅游产业培育
县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围绕“挖掘梳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整合包装秧歌文化、温泉文化,对接融入黄河文化谱系,丰富文化强县建设内涵”,县文化和旅游局抢抓机遇,深入谋划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全面落实县委“打好文化强县攻坚战”的决策部署。
一、工作情况
(一)深入整理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成立文化研究会,从宣传推介的角度编撰《走进商河》系列文旅丛书(《黄河之子》《秧歌之乡》《非遗之花》《红色之歌》《品味之乐》《生态之美》),对商河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挖掘阐释。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力度,革命烈士陵园、萧华抗战指挥所分别入选省、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30处。完成田东古墓文物保护及展示工程。商河县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又通过省文旅厅备案批复,成为济南市首家国有行业博物馆。韩庙镇店子村、龙桑寺镇刘集村正在组织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创建申报。
(二)突出秧歌文化,扎实推进非遗“两创”。保持非遗全民活跃度,今年4月份,“文旅中国·百城百艺”2021年非遗传播活力排名中,我县在全国100个城市中位列第12位,在山东省位列第一。推进“非遗进校园”,2所小学入选山东省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鼓子秧歌广场舞《欢欣鼓舞》入选山东省舞协“舞动千万家”首期教材。创编《大河之声》《花鞭鼓舞俏妞妞》《乐舞金秋》等非遗题材作品,并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展演活动。其中,以商河鼓子秧歌编创的作品《大河之声》荣获全省、全市广场舞展演一等奖第一名,并作为全省唯一参加国家文旅部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获得了国家文旅部颁发的入围奖。围绕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筛选“山东手造”非遗项目21个,商河老粗布提名“山东手造·优选100”,安琦布业、少得利火烧被联合认定为“非遗工坊”,并列入市级“非遗工坊”项目库。策划推出以鼓子秧歌、糖酥火烧等非遗项目体验为主题的研学旅游产品。11月,我县“以创建为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被国家文旅部评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
(三)发挥温泉优势,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发挥温泉文旅康养招商专班牵头单位的作用,协同相关部门,先后邀请山东健康养老集团、太平养老保险、台湾大健康集团、新旅界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等近20家文旅康养企业来商现场考察,签订海峡两岸温泉康养中心项目战略协议。推进民宿业提质增量,“温泉花乡民宿集聚区”获评济南市“泉城人家”民宿集聚区,19间民宿客房荣获“泉城人家”五星级民宿,温泉民宿创意设计夺得全市精品民宿创意设计一等奖。目前,全县8家民宿客房达到136间,其中星级民宿122间。以“喜迎二十大•畅游新商河”为主题,策划开展以赏花、骑游、采摘等为主题的旅游节会活动15个。孟庄铺村今年被评为“2022山东文旅新锐榜”创新品牌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强化区域文旅协同发展,成功举办商河温泉文化节。牵头联合乐陵、惠民、济阳、齐河等7个区县文旅局,共同发起成立了省会经济圈区县文旅发展联合体,推动鲁西北区域文旅一体化进程。
(四)扬长补短,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借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优势,策划开展新创作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征集各类文艺作品600余件。新创群众小戏小剧3部,其中2部作品荣获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一、二等奖(均为全市唯一)。推进群众特色文艺团队建设,获得省、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