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演讲比赛 获奖作品【第一名】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演讲比赛 获奖作品【第二名】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演讲比赛 获奖作品【第二名】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演讲比赛 获奖作品【二等奖】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演讲比赛 获奖作品【第三名】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演讲比赛 获奖作品【三等奖】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演讲比赛 获奖作品【三等奖】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演讲比赛稿汇编(7篇)
3.《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7
《初心在磨砺中锤炼 使命在奋进中担当》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演讲比赛 获奖作品【第一名】
“初心”是什么?是孔子“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是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是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
每个人对初心的理解都不相同。今天我在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理解和践行的地质初心和使命。
2013年6月,我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面试,考官的一个问题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面试现场,考官问道“你为什么报考现在这个岗位?”由于类似的问题我之前在网上就看到过,因此也想好了“答案”,但当我面对着考官的时候,却突然地紧张了。之前脑海里的长篇大论在此刻化为了一片空白,脱口而出一句“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自己的初心——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责、出一份力;懵懂中有一种使命如山的感觉;那一刻,我对地质初心有了初步的认知,对地质使命有了粗浅的理解。
进入单位以后,我站在了人生的新起点。离开象牙塔里的舒适,虽然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地质工作的艰辛、危险和需要面对的太多未知让我真正了解了地质人无怨无悔地付出、地质人家国情怀的使命。
2014年,我参与了《湖北广水—大悟地区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由于常年封山育林,山区植被极其发育,通行十分困难,就连当地百姓都极少上山,那时候又值高温酷暑,我和同事们每天日出而行,披月而归,流淌的汗水似乎从来就没有停过。每次回到住处,有的同事甚至在等饭的时候就发出了沉沉的鼾声。地质工作的艰辛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碰撞。
2016年6至7月间,天仿佛漏了,各地区接连的倾盆大雨造成了大大小小几百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为了第一时间查明灾害原因,我和同事在大悟、孝昌、安陆等地不分昼夜跋山涉水,行走在第一现场。只有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家时,才顾得上处理被荆棘石块划过的伤痕。
如果你问我,曾经有没有动摇过,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初心。我会肯定地告诉你,有!但今天,我想告诉各位的是,我为什么坚持了下来,又为什么选择继续坚持!
是皮肤晒得黝黑、两鬓斑白的老队员们跟我们一起风餐露宿、从不言苦让我看到了地质人的坚守;是“新手奶爸”翻山越岭、爬到山巅担忧地说道“昨天夜里我家小孩发烧了”的满眼愧疚让我懂得了地质人的牺牲;是遇到地质灾害的危险,党员前辈们第一时间冲上去,把我们护在身后让我学会了地质人的担当;是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矿点、处置了一起又一起地灾险情以后,他们脸上疲惫而幸福的微笑让我分享了地质人的收获……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懂得了、学会了、分享了,我才真正领悟到了地质人的初心和使命。尤其是习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时,更是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更加激发了我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我开始更加认真学习党史等党的基本知识,感悟初心和使命。从建党之初的红船精神到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都在不断地激励着我前进,更加坚定我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不怕吃苦,脚踏实地,甘于奉献,不负韶华,将青春的汗水和智慧镌刻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
征程万里风正劲,扬帆起航争朝夕。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者,在新时代建设的征程中,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位愈加凸显,为国家矿产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应急安全提供地质技术支撑与服务是我们地质人的新使命。工作的领域在拓展,工作的要求在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这也对我们地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高的使命。只有不忘初心,方能永葆本真、继续前进;只有勇担使命,方能行稳致远、达成夙愿。
踏浪涛头再弄潮,砥砺奋进写青春。新时代,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大队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用好“三子”,做到“三为”,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双胜利”再立新功。
《不忘来时路,不惧新征程》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演讲比赛 获奖作品【第二名】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奋斗的道路曲折艰辛。看清来路、牢记初心,才能把握方向、行稳致远。唯有不畏艰险、矢志不移,才能披荆斩棘、不断前行。
1921年的夏天,一把惊动寰宇的革命之火,在浙江嘉兴南湖畔点燃;党的“一大”冲破了重重阻碍在这里胜利闭幕,自此红船起航,梦想起飞。99载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我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句歌词,也是一部宏伟的史诗!
今天,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百年那段苦难与辉煌,我们党之所以历经挫折而能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能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信仰始终都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正是因为信仰,在面对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艰难局面,老一辈的地质工作者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艰苦奋斗为荣,找矿立功为荣”的坚定信念,背着地质“三件宝”(罗盘、放大镜、锤子),以天为被、地为席,为经济建设找矿寻宝。
正是因为信仰,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一代代地质人顺应国家的发展需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拓展服务,不断的为经济发展助推动力。
当今时代,气象万千,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民的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打拼,更离不开每一名共产党员使命担当、顽强拼搏的奉献。我们要从先驱者的脚印中确定闪光的路标,从历史的长河中认定正确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如今,随着国家机构调整与职能整合的逐步深入,地质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更加艰巨的重大挑战。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
作为新一代的地质人,我们生正逢时、机遇纷呈。目前,我们地质六队 “事企融合” 工作思路清晰,新发展理念定位精准,“358”战略步伐稳健、这一系列大投入、大手笔、大场面为我们青年的成长提供了绝佳舞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中要立足本职,抓好业务学习,以学促干、以干验学;用务实之心积极履职尽责,抓好工作落实,坚持点滴积累,以创新理念求突破,以创新的办法求作为。
青年同志们,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让我们继续传承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不忘初心、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饱满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昂扬的斗志,为新时代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出青春蓬勃之力。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演讲比赛 获奖作品【第二名】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20年新年贺词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们共青团员正值韶华之际,这就要求我们牢记使命,把握时机,提升自己,奉献岗位。在“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深刻的感知了这种思想,正确的政治信念是我们的人生理想,我们应怀抱着理想,以只争朝夕的实干笃定前行,不负韶华,共创地质行业的美好未来。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放在我们共青团员身上,学习党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中国能有如今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地位,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我们湖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湖北在这种探索和奋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湖北是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得最多、并作出许多重大决策的地方之一,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地区之一。在党中央领导下,湖北人民始终保有超乎寻常的紧迫感、时代感,努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在短短数十载就初步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湖北成为全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基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力量、积累了经验。时间属于奋进者!时代属于奋进者!我们新时代的地质人,应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学习先辈的奋斗精神,传承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强化默默耕耘、实干担当的精神,用奋斗和奉献书写我们的无悔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一路走来,有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有铁人王进喜打出大油田,更有焦裕禄、孔繁森等终身为民服务、鞠躬尽瘁,到今天为抗疫几乎所有的共产党员都挺身而出守卫家园,这些故事虽然只是党史中的一个小片段,却无不彰显出党的担当,党的奉献精神。这都深深地影响和鼓舞着年轻人。作为共青团员,我们要时刻保持政治信仰,勇担责任,真正做到心中有责任,肩上有重担,更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你我韶华。
当代青年人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力量,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攻坚克难、积极进取,为青春远航扬起风帆,为新时代建设添砖加瓦。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息,奋斗的足迹踏实留印,让我们六队的青年人一起逐梦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铭记党史守初心,聚焦地质谱新篇》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演讲比赛 获奖作品【二等奖】
今天,当你行走在神州的大地上,从小桥流水的江南,到荒凉沉寂的塞北,从白山黑水的空旷,到海角天涯的壮阔,你或许会流连于千年古城的厚重青史,或许会陶醉于红砖翠瓦的美轮美奂,或许会沉迷于霓虹灯盏的鳞次栉比,或许会震撼于车水马龙的繁华旖旎,为它们送上一缕会心地微笑。但是,你可曾想过,在这盛世安详的背后,是谁在描摹,是谁在点染,又是谁在奋战?
当镜头聚焦,时光如链,闭目沉思,总有一个名字会跃上十四亿中华儿女的心头——中国共产党!一个个先烈的身影,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瞬间涌上心头。
1935年,长征途中的红军,在多重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在贵州遵义这个地方,已然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进,不知前途在哪里;退,革命火种就此熄灭。中国革命的发展,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人毅然站了出来,对革命斗争成败得失进行了深刻反思、系统总结,确立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四渡赤水,一路西进,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从此代代相传!
正是因为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九十九岁的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依然活力无限;七十一岁的新中国饱受考验,愈发屹立巍然。每每重温党史到此,都让我不禁扪心自问,身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回顾投身野外工作几年来,我体会过炎炎夏日穿越满山荆棘的艰辛,感受过天气骤变在羊圈躲避冰雹的窘迫,经历过突然发现毒蛇就在脚边的惊愕失色,更难忘踩到马蜂窝顷刻蹲下蜷缩时的无助瞬间!苦吗?苦!累吗?累!放弃吗?绝不!因为比这些更让我深刻的是敲击岩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