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振东
发表时间:2022-07-25
沈若冲
发表时间:2022-07-25
罗琳 孔川
发表时间:2022-07-22
王一帆
发表时间:2022-07-22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张晓丽
发表时间:2022-07-22
翰君
发表时间:2022-07-22
李建
发表时间:2022-07-22
春燕
发表时间:2022-07-22
周爱华
2022-07-21
孟祥夫
发表时间:2022-07-21
公私分明守住亲情关
慕振东
发表时间:2022-07-25
7月16日,山东省烟台市一女子违章停车,被交警丈夫贴了罚单。面对女子“我的车你也贴呀”的疑问,丈夫回答:“谁让你违章停车,我这是公私分明,从我零钱里扣。”对此,网友点赞,这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交警,也是一位公私分明的好丈夫。
对家人特别是配偶严管严教,既是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也是党规党纪对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同样是被贴罚单,甘肃省平凉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务副市长黄继宗的妻子,仗着丈夫权势,将一沓钱甩到交警眼前,叫嚣着以后她的车就不能贴罚单。而黄继宗自身不正、底气不足,对妻子从未真正板起脸来教育约束过。对于夫妻双双被查,当地干部群众曾早有议论:“黄继宗出事,一定出在他老婆身上”。
从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风败坏,对家人不管不教”“大搞权力寻租和家族式腐败”“利用职务影响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2021年至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中管干部党纪政务处分通报中,违纪违法行为涉及家属、亲属的占比超过半数。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筑牢拒腐防变防线,领导干部守住亲情关,管好家人亲戚、管好身边人身边事很关键。
守住亲情关,严格家教家风,既要自己以身作则,又要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对于交警丈夫的秉公执法,女子欣然接受。她说:“丈夫很正直,让我长长记性。”家风不是小事,但体现在小事上。对待家庭生活中小事琐事的态度和做法,折射出的就是家风家教。从“嘚瑟孩子‘内定’名校”到“你对严书记的女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从“孩子过年收大额压岁钱”到“对儿子收商人200万现金默许”……这样放纵偏私护犊子式的家教家风,就是失管失教。领导干部对“家里那点事”要留留神,对家人的不当行为严肃批评、违规请托果断拒绝,防微杜渐,做到“公”与“私”界限分明。
“正家,而天下定矣。”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其家风家教不仅关系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而且关系一个地方、一个领域、一个单位的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纵容、默许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影响谋取私利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严肃处理,做深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做实做细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矩、严明公私界限、严格家风家教,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在文明历史研究中坚定文化自信
沈若冲
发表时间:2022-07-2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研究和宣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今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前不久在考察世界文化遗产交河故城时,他再次深刻阐明中国文明历史研究的重大意义,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从古代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影响深远,到良渚古城、三星堆遗址、敦煌莫高窟等文化遗产举世闻名,中华文明璀璨夺目、历久弥新,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今天我们身处一个文明交流交融的时代,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在这样背景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与信心。近年来,不论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还是重大考古发现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认知,抑或是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步履坚实,正是因为持之以恒加强对中华文明历史的研究,有力推动了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做一个中国人那是了不起的事情,我们不仅有辉煌历史,未来也会更加光明。”回溯历史长河,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的。展望光明未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华儿女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一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辉煌,让中华文明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把好“三关” 强化党务干部“双培养”
罗琳 孔川
发表时间:2022-07-22
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国有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新形势下,强化国有企业党务干部“双培养”,锻造国企“红色竞争力”,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党务干部的选拔、培养和考核评价三项机制,对于党的自身建设和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把好“选拔”关,干部配备有“准度”。注重选拔党支部书记。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工作制度体系,制定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双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党支部书记岗位作为培养选拔企业领导人员的重要台阶,党务工作经历作为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优先选用条件之一。注重优化队伍结构。要健全优秀党务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不断充实党务后备干部人才库,对党员中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能人才等进行重点培养和管理。坚持事业为上、以岗选人、人岗相适、才尽其用,建立“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各领域、各班组、各年龄层次都有合适的后备人选。注重拓宽选人视野。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开展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拓宽党务干部选拔渠道,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开展政企双向挂职,从党务部门中培养选拔项目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从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人才中培养选拔党务干部。
把好“培养”关,干部历练有“强度”。让党务干部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实施“五进”行动为抓手,依托“万名党员进党校”“党课开讲啦”等载体形式,广泛开展党支部书记、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党课宣讲活动,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生产一线、车间班组、经营网点、工程项目、服务窗口,不断提升基层党务干部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让党务干部成为业务上的内行人。通过选派参加培训、挂职锻炼、交流观摩、举办企业生产经营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对党务干部进行企业经营业务培训,让党务干部不仅懂党务,更懂业务。广泛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技能竞赛,提升党务干部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本领。加大党务工作者和经营管理人员双向交流力度,以公开竞聘、组织选拔等方式扩大党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之间的干部交流。让党务干部成为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引路人。深化拓展党建入章、党组织前置研究事项、“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成果,推动符合条件的党组织班子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入党组织班子,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把好“评价”关,干部管理有“温度”。分级分类建立考核指标。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科学合理设置考核内容、指标和对象,提高党建工作在年度考核中的比重。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综合评价等次未达到“好”的,其年度考核不得评定为“优秀”等次,个人党建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紧密挂钩。广泛参与完善考核体系。构建“内评+外评、上评+下评、班子+个人自评”综合考评体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搭建党务干部与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考核程序上增加民主测评、满意度调查、政绩公示等环节,提高党务干部考核工作的透明度。精准反馈运用考核结果。制定国资国企干部“十个严禁”,开展“十个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把考核结果作为国有企业党务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对德才兼备、绩效显著且群众公认度高、考核排名在前的党务干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对绩效一般的党务干部采取谈话教育的方式进行提醒;对绩效较差的党务干部实行问责制,促进党务干部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大提升。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委组织部)
做“让人放心”的年轻干部
王一帆
发表时间:2022-07-22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有位革命前辈曾说过这样的话,‘时时放心不下’。我听了很有共鸣。”时时放心不下,彰显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责任担当。只有具备“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才能成长为“让人放心”的党员干部。新时代年轻干部更要努力锤炼“让人放心”的能力品质,在砥砺奋进中绽放青春、成就人生。
要信念如磐、心系大事,以忠诚之心对党,让党放心。“心中有信仰,前进有方向。”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增强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要牢记“国之大者”,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自觉将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时代的大我之中,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善于观大势、顾全局、谋长远,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色、政治立场不动摇、政治方向不偏移。
要增长本领、能担难事,以进取之心对事业,让组织放心。“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要有朝气,保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永葆好奇心与探索欲,及时学习吸收新理论、新政策、新技术、新方法,做到“真学、善思、会用”。要有锐气,敢于担当、敢闯敢干,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干事创业,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开创新局。要有底气,当“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政策通”“活字典”,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功夫。
要立足岗位、多做实事,以赤子之心对人民,让群众放心。“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要听民意、问民计,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集思广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保证决策科学性。要察民情、悉民困,用好调查研究这件“传家宝”,用“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深入群众中去调研,坚持问题导向,了解群众需求。要解民忧、惠民生,以“群众之事无小事”的责任感和“群众之事皆急事”的急迫感,真抓实干纾民怨、暖民心,用“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要心有戒尺、谨慎处事,以敬畏之心对法纪,让家人放心。“政绩始成为民事,官声誉起清廉身。”要坚守纪律红线,保持敬畏之心,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防止刚起步就摔倒。要守好道德高线,绷紧“洁身自好”这根弦,正心明道、怀德自重,胸怀坦荡、豁达大度,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要严守规矩底线,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自觉净化“三圈”、端正“三观”,做到“两袖清风”,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组织部)
创新驱动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张晓丽
发表时间:2022-07-22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就能够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塑造我国发展新优势。
创新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深刻影响着世界发展格局,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产业转型,而产业转型主要依赖科技创新的力量。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发展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高质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体现,科技创新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科技创新,可以为生产力发展扫清诸多技术障碍,并进一步聚合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充分调动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驱动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有效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进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只要每一座城市、每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每一家科技企业、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在新的征程上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创新驱动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科技强国建设的“定海神针”,只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才能不断夯实和提升国家的战略科技基础。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是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科技自立自强与自主创新一脉相承,不仅反映了科技创新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呼应了我国创新转型升级的要求。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靠自主创新。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象
翰君
发表时间:2022-07-22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是损害党群关系、败坏党风政风的顽疾,二者相伴相生、如影随形,体现在作风和能力,根源在思想和党性,本质上是严重的政治腐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居首,高达5万余件,其中既有老问题又有新动向,决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四风”突出问题加以整治,学习教育压茬推进、正风肃纪永不停歇,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劲头。
必须警惕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隐蔽性和变异性,稍有时机就会变换“马甲”反弹回潮,一定要精准研判、紧盯不放、靶向纠治。
讲学习“装腔作势”。学风连着党风,反映党的理论自觉程度和精神面貌。有的领导干部在学习上搞走过场式“花架子”,无论中央有多少新部署新要求,依旧年复一年照本宣科,发言材料空话连篇、言不由衷,摆拍、留痕后就以为万事大吉。有的在学习发言中“金句”频出,当众表态调门高,实际是有口无心“空对空”,没有走心走深走实。甚至有的借口工作忙压根没有真学,变学习任务为他人“替我学”“帮我写”,谈体会、讲部署时捧着稿子一念了之。
抓落实“装模作样”。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和基本素质,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有的领导干部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既不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实情,也不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整天躲在办公室要么对着一堆汇报材料“挂图作战”,要么沉迷于圈圈点点的文字游戏不可自拔。口号虽然喊得震天响,却只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口号贯彻决策,提出的那些对策举措既未吃透上情也不符合下情,只求面上好看,贪图“短平快”不求“长远实”。更有甚者为出政绩而胡乱作为,贻害深远。
看担当“装痴卖傻”。担当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是为政之基础、成事之要。有的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信奉“不干事就不会出事”的庸俗哲学,把个人利害看得高于群众和组织,工作上满足于当“二传手”,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和棘手矛盾绕着走,美其名曰当领导要“抓大放小”,实则是庸政懒政。有的推诿扯皮当“甩锅”高手,要求别人时色厉内荏,动辄对下级搞“一票否决”的责任状;对自己则搞“特殊待遇”,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无论巨细层层请示、件件上会,看似懂规矩、讲民主,实则明哲保身、找他人背书,实际是不担责的“琉璃球”。
应诉求“装聋作哑”。“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1952年,毛泽东在代中央起草的《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中,深入分析了官僚主义的病根,认为其思想根源是“不了解和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痛苦”。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高高在上“当老爷”“干大事”,不愿直面群众诉求,不想倾听民生疾苦,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视而不见、漠不关心,实在躲不过了也是“打太极”“踢皮球”,甚至敷衍了事,最后小事积大,大事激化。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禁而不绝,说到底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立场、宗旨意识偏差弱化,导致权力观和政绩观发生了错位,因而明知“形式主义累死人、官僚主义害死人”,却依然我行我素。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必须以“零容忍”的决心,统筹“当下改”和“长久立”,从思想上、制度上固根铸魂、刮骨疗毒,坚持不懈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两大顽瘴痼疾,以过硬的作风打造过硬的队伍,以过硬的队伍干出过硬的业绩。
树立表率导向,让干部“不能装”。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首在“关键少数”。上级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决不能当“旁观者”,要自觉做作风硬、实干强的“领头雁”。自觉以上率下、刀刃向内,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对照反面典型反躬自省,从破除身边虚头巴脑的繁文缛节、巧立名目的文山会海、表演性质的加班熬夜入手,努力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带头把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解放出来。
厚植为民情怀,让干部“不想装”。紧扣民心这个最大政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教育引导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