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北京冬奥会还能给我们留下什么3
3.更绿
4.共赴冰雪之约
5.品读年味冬奥的独特魅力11
6.青春如你
7.用心
8.这冰
2022年冬奥会心得体会汇编(8篇)
目录
1
.北京冬奥会,一次圆梦之约 1
2.北京冬奥会还能给我们留下什么 3
3.更绿,更美,更富生机…… 5
4.共赴冰雪之约,共享冬奥机遇 8
5.品读年味冬奥的独特魅力 11
6.青春如你,唯有拼搏 12
7.用心,用爱,跨越山海…… 14
8.这冰,这雪,这番精彩…… 18
北京冬奥会,一次圆梦之约
岁末年初,很多人的2022年梦想清单上,都有“北京冬奥会”这个关键词。
参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冰雪运动员们的梦想。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全世界冰雪运动健儿都在热切期盼盛会启幕。
两届冬奥会金牌得主、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羽生结弦说,希望带着成功的四周半跳亮相北京,实现卫冕;正在为冬奥会资格奋战的西班牙速度滑冰小将尼尔·洛普说,自己会拼搏到底,期待站上北京冬奥会赛道的那一天;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肖恩·怀特说,北京会给运动员带来最盛大的舞台,这届冬奥会开幕式一定精彩绝伦;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徐梦桃说,在第四次冬奥会之旅中,愿以最完美的动作在北京冬奥赛场绽放……历经数年艰苦训练和精心准备,怀抱奥运梦想的各国健儿即将在北京相聚。北京冬奥会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将为参赛人员提供安全便利的环境和世界水准的赛场,为每一个超越自我的梦想添彩助力。
举办冬奥会,是中国的梦想。从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得到解答,到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加冕在望,中国的奥运梦想正在一个个实现。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北京奥运会,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也让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而今,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同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冬奥梦交汇中国梦。北京冬奥会会徽以“冬梦”命名,展现梦想和雄心;冰丝带、雪飞燕、雪游龙等冬奥场馆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处处散发着“中国式浪漫”……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呈现更开放、更自信的新时代中国形象,成就从夏奥到冬奥的奥运之梦、“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之梦和体育强国之梦。
全力追梦、用心筑梦,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凝聚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
自2015年冬奥申办成功以来,总shu记始终牵挂着冬奥会筹办进展。总shu记第四次实地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向世界展现出如期举办冬奥盛会的决心和信心;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相约北京冬奥会,携手“一起向未来”,以冬奥会为契机深化与各国的体育合作和人文交流。
在每一个举办冬奥会测试活动的赛场内外,在每一条挤满了滑雪爱好者的雪道上,从数万名建设者到数百万报名的志愿者……中国人关注冬奥、支持冬奥、参与冬奥,个人梦、冬奥梦、体育强国梦正源源汇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
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圆梦之约。2021年,沿用百年的奥林匹克格言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团结”,彰显世界人民携手奋进、共度时艰、追逐梦想的勇气。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在“一起向未来”的愿景里,展现人类面对困境的坚强姿态,指明战胜挑战的成功之道,承载亿万梦想,奔往美好明天。
祝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举办!祝愿更多人在冬奥舞台上梦想成真!
北京冬奥会还能给我们留下什么
在过去的十几天里,冬奥会牢牢占据着中文互联网的热度中心。从王濛到谷爱凌,从羽生结弦到俄罗斯的“千金”……热搜榜上每天滚动的话题,大多带着冬奥的标签。
随着最后两个长距离越野滑雪项目奖牌的颁出,北京冬奥会降下了帷幕。中国代表团以15枚奖牌收官,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除了奖牌与十几天的热度,北京冬奥会还能给我们留下什么呢?
冬奥会引爆了一波冰雪运动的热度,不过要让这样的热度和影响力持续更长时间,甚至形成中国冰雪运动的长足发展,欠缺的仍是“自己玩”和“比赛”之间的共鸣。
要解决这两者之间的弥合,关键有两点,“钱”和“故事”。
冰雪运动依靠政府为主体进行投资明显是不够的,需要社会资本的广泛进入。这就是“钱”。而吸引更多资本参与进来的前提,就是有更强烈的冰雪运动参与意愿,更广泛的冰雪运动参与人群,令投入可以尽快得到回报。
资本与大众之间需要一座桥梁,一个链接,那就是“故事”。
决定体育运动关注程度的,其实就是运动员,以及运动员背后的故事。多少人是因为科比而不肯放下手里的篮球,多少人是因为C罗梅西隔着时差熬夜看欧洲联赛。
一场比赛哪怕再精彩,也只有几十分钟,在这个速朽的时空里,支撑不了观众对运动的消费需求。只有精彩的故事,能被用作在漫长的时间里,作为自己热爱一项运动的支撑。
而且绝大部分观众其实都看不懂比赛中真正专业的部分。就像花滑,没有羽生结弦的话,大部分人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4A,但正是有了羽生结弦那执念式的故事,我们竟然记住了阿克塞尔四周跳的技术要领。
大众需要故事来被运动员圈粉,被运动项目圈粉,资本同样需要这些故事。有了这些故事,运动项目就不单单是运动项目,而成为能产生巨大价值的IP。
没错,冰雪运动要凝聚大众和商业,形成良性的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打造冰雪运动的文化背景。肥沃的文化背景,才是其成长的佳壤,发展的暖房。
2022北京冬奥会诞生了一批好的故事,除了谷爱凌苏翊鸣这些冠军的故事,还有羽生的执着,马耳他“豆包女孩”的可爱……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故事。希望我们能把这些故事继续讲下去、进一步传播开。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许多人包括南方人都对冰雪有一种天生的向往和情怀,中国冰雪运动的基本盘不会差。中国有美丽的东北、新疆……中国冰雪运动的硬件也不差。冬奥起了一波蓬头,那么接下去,就看这十几天的热度,能不能转化成冰雪运动的文化背景了。
这真的很酷。
更绿,更美,更富生机……
冰雪的白交融生态的绿,生态的绿映衬天空的蓝。北京冬奥会留给世界的灼灼精彩、累累硕果里,有两个“第一”,尤显意味深长——
迄今为止,第一届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
从申办、筹办到举办,第一届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xx议程》的奥运会!
一座座夏奥场馆重焕青春,变身冰雪逐梦场。“水立方”变为“冰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实现“冰篮转换”,首都体育馆从排球项目转为举办冰上赛事……
一股股“绿色清风”轻柔拂面,清洁能源成主流。竞赛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往返,赛事交通服务用车减排总量,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的碳汇蓄积量……
一步步生态整治成效卓然,赢得“蓝天保卫战”。首钢整体搬迁,老厂区蝶变滑雪大跳台,“雪舞冰飞”替代“炼钢烟火”;数年如一日持续治理大气污染,换来天清气朗,创造了特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北京奇迹”……
这是“绿色办奥”的生动实践,更是美丽中国的鲜活表达!
当奥林匹克之手推开“中国门”、擦亮“中国窗”,世界看到的,是新时代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执守,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追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随着中国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良好生态已被视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凝聚起亿万民众齐心“增绿”、倾力“护蓝”,为美好家园辛勤躬耕。
这是“科技奥运”的别样精彩,更是科技强国的时代宣示!
“氢”舞飞扬、火苗跃动,众口交赞的“微火”主火炬拥有一颗绿色“心脏”,是冬奥历史上首支高压储氢火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铺就“最快的冰”、碳排放趋近于零,靠的是新型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让电流瞬间输出300公里而依然稳定的,是世界上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架起的“绿电高速路”。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北京冬奥会让我们见证了中国战略科技力量汇聚的涌动大潮,见证了无数创新高地托举起的发展大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对绿色可持续理念的执守背后,是关乎人类长远发展的智慧与求索。当北京冬奥会以强劲的科技力量托举人文理想,以纯净的自然生态成就文化交流,它给世界留下的思考深邃而绵长——
唯有守护绿色,方能破解人类共同面对的生存挑战,让地球家园更加宜居!
当美属萨摩亚男子钢架雪车选手克鲁姆普顿为延庆赛区“山林映场馆”的美景心醉神驰,当美国跳台滑雪运动员安娜·霍夫曼晒出“雪如意”与万里长城交相辉映的美景,天蓝、水碧、冰雪莹澈的冬奥底色,给国际社会留下深刻印象。
虽然此时,在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环境破坏、生态退化、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仍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长久肆虐的阴影尚未散去。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人们以和平发展之名汇聚于奥林匹克旗帜下,更应深思携手推动全球生态提升的紧迫问题——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尊重自然、呵护自然,就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唯有守护绿色,才可享有低碳简约的生活方式,让人类生存更有尊严!
“可持续·向未来”,冬奥愿景中蕴含着对人们生活品质的陶冶提升。筹办6年多来,冬奥盛会对民众生活产生了巨大的示范与牵引。从京张两地协同治沙治水,到打造“亚洲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从越来越多民众选择绿色出行,到垃圾分类、光盘行动蔚然成风;从北京冬奥村转换为人才公租房,到更多低碳、智能的生活设施惠及群众……绿色新风从冬奥赛场吹进千家万户,融入柴米生活。绿色、低碳、可持续,正从愿景变为现实,并在众人心手相牵中,走向更远、更美的未来。
唯有守护绿色,才能推动人类文明步入新形态,让生态文明根基永固!
开幕式上,苍松迎客;闭幕式上,折柳送别……北京冬奥会搭建起文明交流的大舞台,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古老智慧在其上华彩绽放,浸润人心。而今天的中国,正在XJP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把握人类文明发展历史大势,勇毅履行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生态努力,与《奥林匹克20xx议程》的可持续性要求一致,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理念同频,让“生态兴则文明兴”的体认更加深入人心,让绿色简约、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愈显生机活力!
绿色,是万物复苏,是生机盎然;是岁物丰成,是山河锦绣;是和谐共生,是永续发展!春已至,情更浓。带着绿色冬奥的温暖记忆,可持续发展理念将随着各国健儿的脚步进入又一个春天,播撒到世界各地。未来,与奥林匹克精神一起传递的,必有2022年北京描绘的发展愿景:
更绿,更美,更富生机……
共赴冰雪之约,共享冬奥机遇
冰雪之约,中国之邀。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前夕,从希腊古奥林匹亚采集的冬奥会火种顺利运抵北京,标志着北京冬奥会大幕即将激情开启。在赛事筹办进入冲刺阶段,北京以完美成绩回应全世界的期待: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等新建场馆,在满足办赛要求的同时,充分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已成为令人瞩目的标志性建筑。在许多个“中国第一”“奥运首创”的见证下,北京将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
总shu记深刻指出:“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北京冬奥会筹办既是兑现承诺,也是发展契机。服务冬奥的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城际交通网络构建起“一小时生活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之翼;延庆将场馆建设与生态环保共绘一张蓝图,“最美冬奥城”初露芳容;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将融化的雪水回收贮存,为来年造雪下好“先手棋”……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每个重大建设项目都是一场攻坚战,从立项、建设到完成的过程中,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历史已经证明,诸多愿景与规划,都要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重大活动和重要项目上。毫无疑问,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为我们现代化进程输出强大推力。
相比于冬奥会十多天的精彩比赛,经济社会发展则有“绵绵用力”的客观维度。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实践,正是着眼于“可持续”的发展价值之上。以北京冬奥会赛区之一的崇礼为例,这座昔日默默无闻的塞外小城,如今已是驰名中外的“滑雪小镇”,每x个当地人中就有x个人吃上了“冰雪饭”,“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有了真实的映照。把产业发展融入到时代大格局中去谋划,冬奥会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当前,借助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京津冀“冰雪经济”逐渐升温,促动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等冰雪产业链实现整体发展。在发展的概念里,时间是衡量成果的最大标尺。所以,我们相信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利好效应不只是赛时xx天的体育盛宴,而在于未来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举办城市和国家做贡献。
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看,奥运精神不仅体现出体育竞技的魅力,也展现出国民素质的提升。之前,国人有一种普遍认同,就是“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一条冬夏分明的“季节线”横亘已久。而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步履临近,它以喜人态势推动着冰雪运动人口的“金字塔”不断夯实。如今,我国冰雪运动已经跨越南北,贯穿四季,成为中国人的体育娱乐新时尚。《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xx》显示,我国每年参与冰雪旅游人数不断上涨,xx.x%的人有参与冰雪旅游经历。“三亿人上冰雪”正在从愿景逐渐变为现实。一场全民瞩目的冬奥赛事,让人们对冰雪运动从陌生到亲近,也就此搭建了从“运动”通往“健康”的桥梁。
共赴冰雪之约,共享冬奥机遇。根据过往来看,许多主办过奥运会的国家,都曾在筹办和举办的过程中加快了自己的发展进程,在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之际,更推进了自身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基于此,当取自希腊奥林匹亚的圣火抵达北京,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所在。此刻,在疫情挑战下,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体育精神和发展动力。一场冰雪之约,它将实现美好愿景达成的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