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应知应会汇编(8篇)VIP免费

提纲:

一、XJP总shu记谈“中国共产dang人的精神谱系”2

二、政治建设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5

三、经济建设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9

四、文化建设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13

五、社会建设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14

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15

七、中国共产dang党史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20

八、xx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31

1.党的十九大主题:不忘初心

2.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5.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灵魂和主线: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7.中国共产dang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8.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9.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四个伟大”是指: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10.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1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2.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14.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

15.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八种本领)包括: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16.“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7.“两个维护”:坚决维护XJP总shu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18.“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9.“五大思维”能力: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

20.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2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十九大报告提出

22.“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23.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24.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四个伟大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25.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26.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

27.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要求:第一

28.“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29.“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dang成立100周年时

30.“两个阶段”发展目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31.“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32.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3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

3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端入手

35.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36.“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37.“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8.“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39.“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40.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41.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的原则: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

42.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

43.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第一

45.XJP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46.XJP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4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48.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9.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坚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54.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两个巩固”

55.XJP总shu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56.XJP总shu记在论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时

57.“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什么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第一

5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9.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表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0.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61.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2.“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什么必须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则:第一

63.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的主要要求:第一

64.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一

65.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第一

66.XJP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

67.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治(2)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68.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9.民族平等: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

70.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和制度保障:坚持中国共产dang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

71.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和思想基础: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

7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73.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74.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5.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

76.民族问题的特征: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敏感性、国际性和普遍性

77.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7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

79.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

80.XJP总shu记提出的“六个相互”: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81.民族团结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82.XJP总shu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

83.2015年8月24日

8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

8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86.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87.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

88.在民族工作中

89.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9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91.民族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5个基本特征: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国际性和敏感性5个基本特征

92.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93.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时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94.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内涵是“八个坚持”:(1)坚持中国共产dang的领导

95.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96.“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97.1919年

98.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dang宣言》是由陈望道翻译

99.中国共产dan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举行

100.在中国共产dan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101.中国共产dan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dang

102.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103.党的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104.党的二大确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

105.党的三大决定共产dang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06.七一五“分共”事件

107.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08.1926年7月9日

109.北伐战争的口号是:打倒列强

110.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

111.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在八七会议上提出

112.中国共产dang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13.1927年10月

114.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115.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起至1936年10月止

116.《八一宣言》的全称是: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dang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17.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118.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批判了博古、李德等人错误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

119.遵义会议的突出贡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

120.1936年10月

121.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22.瓦窑堡会议的内容是: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

12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

124.百团大战: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125.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

126.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127.党的七大提出的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

128.党的七大提出的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129.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130.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31.全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

132.1949年3月

13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工业化

134.1954年9月

135.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

136.1958年5月

137.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38.“两个务必”是: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139.“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140.“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141.20世纪60年代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焦裕禄

142.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始于1963年

143.1964年10月16日

144.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

145.1967年2月

146.1978年5月11日

147.1978年12月13日

149.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50.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151.1981年6月

152.1982年9月

153.1984年10月20日

154.1985年6月9日至15日

155.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

156.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

157.1992年11月

158.1998年11月21日

159.1999年12月20日零时

160.中共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

161.2005年4月29日

162.2010年4月6日

163.2010年6月

164.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165.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166.2015年11月10日

167.“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168.把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

169.十九大党章增写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70.党的十八大的历史性贡献:十八大报告高度评价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171.十八大闭幕后

172.2012年12月4日

173.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的主题和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

174.2014年1月20日XJP总shu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

175.2015年全党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的内涵: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176.2016年全党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

17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78.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的重要文件是:《关于新形势下党的政治生活若干准则》

179.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重要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

180.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党员干部增强学习本领、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增强驾驭风险本领

18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

182.2020年1月8日

183.2021年

184.2020年1月XJP总shu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的讲话中

185.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

186.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

187.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全党同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188.XJP总shu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189.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

190.学习党史的目的是:一是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

191.十四五时期在新发展阶段

192.xx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经济实力和绿色发展水平大幅跃升

193.“十四五”时期xx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194.“十四五”时期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

195.“十四五”时期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96.“十四五”时期要坚定不移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197.“十四五”时期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198.“十四五”时期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

199.“十四五”时期要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新突破

200.“十四五”时期要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201.“十四五”时期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202.“十四五”时期要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203.“十四五”时期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4.“十四五”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5.“十四五”时期要践行守望相助理念

1.()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

2.()中国共产dan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开幕

3.出席中共一大的人员

4.()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5.1925年6月11日

6.国共合作实现后

7.中共四大时

8.1927年中共五大时

9.1927年()

10.中共五大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

11.()标志着中国共产dang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2.()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

13.()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14.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南下时

15.1929年

6.()以后

17.1934年()中旬

18.()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19.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人迹罕至的大雪山是——()

20.根据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21.()

22.()毛泽东总结经验

23.()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24.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

25.在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26.()是全国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

27.()4月23日

28.中共()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

29.中共()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30.1945年()

31.()

32.1949年上半年

33.抗美援朝战争历时()

3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3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6.在()上

37.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是()

38.“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9.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40.1956年党的()召开

41.中共八大召开时

42.()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4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44.1959年东北松辽盆地发现工业性油流后

45.在()

46.()

47.()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48.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是()

49.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50.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51.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

52.1978年5月1日

53.()

54.()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

55.1980年8年

56.1980年7月26日

57.()和()成为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遵循

58.()

59.1982年12月

60.()

61.1979年4月5日至28日

62.1980年

63.()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战略目标

64.1984年10月

65.1986年11月

66.1984年5月

67.从()开始

68.()

69.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70.()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71.()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72.()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4.“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而提出的

76.邓小平()南方谈话

76.()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7.()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8.()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79.1998年

80.()

81.1995年5月6日

82.1999年9月

83.数学大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荣膺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4.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85.()

86.将()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7.2003年8月底9月初

88.2005年12月29日

89.()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90.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91.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

92.经过长期努力

93.“四个自信”是指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4.党的十八大以来

95.()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

96.2018年12月18日

97.在党史学习教育中

98.在党史学习教育中

99.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100.中共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


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应知应会汇编(8篇)


目录

一、XJPshu记谈“中国共产dang人的精神谱系” 2

二、政治建设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5

三、经济建设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9

四、文化建设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13

五、社会建设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14

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15

七、中国共产dang党史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20

八、xx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31






一、XJPshu记谈“中国共产dang人的精神谱系”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dang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dang人的精神谱系。——20212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20162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01610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遵义会议精神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2015616日至18日在贵州调研时的讲话

延安精神

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dang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5215日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

西柏坡精神

对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和战略考虑,我们要不断学习领会。我们要不断向全党严肃郑重地提出这个问题,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2013711日至12日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红岩精神

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dang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2019417日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抗美援朝精神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2020102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两弹一星”精神

50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在陕北梁家河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激动。当年,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20204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

特区精神

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202010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抗震救灾精神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20167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时的讲话

抗疫精神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20209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二、政治建设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1.党的十九大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即“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dang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dang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5.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灵魂和主线: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XJP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中国共产dang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8.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9.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四个伟大”是指: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0.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1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2.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14.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

15.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八种本领)包括: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16.“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7.“两个维护”:坚决维护XJPshu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8.“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9.“五大思维”能力: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

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20.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2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2.“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23.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24.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四个伟大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让广大干部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25.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26.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

27.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要求:第一,坚持和完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第二,坚持和完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第三,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第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8.“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三、经济建设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29.“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dang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0.“两个阶段”发展目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1.“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32.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3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3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端入手,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5.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6.“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37.“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8.“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

39.“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40.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深入实施的三个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1.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的原则: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

42.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

43.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第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第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第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第四,弘扬企业家精神。

XJP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5.XJP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

46.XJP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四、文化建设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4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48.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9.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坚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54.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55.XJPshu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56.XJPshu记在论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时,提出的“三个事关”: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久治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社会建设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57.“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什么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dang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第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第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

5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9.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表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0.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深人实施的三个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61.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2.“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什么必须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则:第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第二,中国共产dang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第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63.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的主要要求:第一,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第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第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64.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一,坚持以稳业安居为方向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第二,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第三,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第四,以全生命周期理念为指引推进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

65.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第一,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第二,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第三,建立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第四,坚持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

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66.XJP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dang、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合力。

67.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治(2)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3)各民族自治地方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4)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5)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

68.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9.民族平等: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70.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和制度保障:坚持中国共产dang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

71.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和思想基础: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7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73.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具体内容包括: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宗教中国化,深化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共有精神家园认同、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

74.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5.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76.民族问题的特征: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敏感性、国际性和普遍性。

77.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7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

79.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80.XJPshu记提出的“六个相互”: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81.民族团结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82.XJPshu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83.2015824日,XJP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五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共产dang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8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8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86.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87.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

88.在民族工作中,党和国家所强调的“五个维护”: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89.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9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91.民族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5个基本特征: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国际性和敏感性5个基本特征。

92.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93.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时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法治的原则;坚持教育疏导的原则;坚持及时处理的原则。

94.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内涵是“八个坚持”:(1)坚持中国共产dang的领导;(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维护祖国统一;(4)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5)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8)坚持依法治国。

95.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七、中国共产dang党史方面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96.“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97.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98.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dang宣言》是由陈望道翻译,19208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

99.中国共产dan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723日举行,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100.在中国共产dan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101.中国共产dan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dang

102.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103.党的二大于19227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

104.党的二大确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05.党的三大决定共产dang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106.七一五“分共”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

107.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dang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08.192679日,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09.北伐战争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110.八七会议:19278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

111.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在八七会议上提出。

112.中国共产dang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13.1927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14.1928618日至711日,中国共产dang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

115.红军长征193410月起至193610月止。

116.《八一宣言》的全称是: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dang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17.19351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

118.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批判了博古、李德等人错误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119.遵义会议的突出贡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因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是我们党从失败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

120.1936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21.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22.瓦窑堡会议的内容是: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并相应地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和《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123.19361212日西安事变发生。

124.百团大战: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共产dang领导的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一二九师、第一二O师在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

125.皖南事变:19411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安徽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队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

126.1945423日至6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这次会议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27.党的七大提出的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128.党的七大提出的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129.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是一二·一运动。

130.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31.全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132.1949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

13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工业化。

134.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xx举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135.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之后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36.1958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137.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38.“两个务必”是: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39.“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140.“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141.20世纪60年代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焦裕禄。

142.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始于1963年。

143.19641016日,在中国西部的罗布泊试验基地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44.196412月至19651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这次会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45.1967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提出强烈批评,却被江青、康生等人诬为“二月逆流”。

146.19785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

147.197812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78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149.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dang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50.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151.1981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52.1982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应知应会汇编(8篇)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