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区科工商务局2023年重点工作谋划5
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工作谋划8
4.县水利局2023年工作谋划12
5.县行政审批局2023年工作谋划15
(一)聚焦经济指标
(二)紧盯重点项目
(四)坚持多措并举
(五)深化文明创建
(六)改善社会民生
(一)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着力推进制造业当家
(三)着力强化招商引资
(四)着力稳定外资外贸
(五)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六)着力激活消费市场
(七)着力优化惠企服务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有序推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
三、高效有力做好稳经济要素保障
四、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和执法监察
五、全面提高测绘信息服务水平
六、全力提升依法为民解难题能力
七、加大低效闲置用地处置力度
八、实现不动产登记指标争先创优
一.重点水利工程项目
1.安徽省包浍河治理工程(XX段)
2.城乡供水一体化
3.农村大中沟治理
4.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5.计划开工项目
二.进一步抓好河长制工作
三.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
四.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及水旱灾害防御
1.大中型水闸标准化创建项目
2.小型水闸管护项目
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4.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5.西淝河流域支流治理项目
(一)实施市场主体阳光智能审批
(二)深化村(社区)综合服务站融合共建+上门服务
(三)实施专业化队伍建设
(四)打造“党建+”创新标杆
(五)营造高效快捷的办事环境
2023年工作谋划汇编(5篇)
目录
1.
2023年工作谋划
(一)聚焦经济指标,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分析研判宏观经济走势、国家政策导向和税源变化趋势,加强收入执行情况分析,紧盯全年目标任务,拓宽税收增长渠道,深化“四送一服”、“驻企服务”等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对重点工业、主导产业、优势行业的点对点扶持和跟进式服务,积极鼓励规上企业加快转型、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开源节流,力争财政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再上新台阶。
(二)紧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成收效。对照“重点项目”建设的目标要求,主动加强与发改、林业、资规、环保等县直部门沟通联系,积极协助项目业主办理项目立项、环评等相关手续。利用“重点工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按照项目审批“路线图”,走好审批“全程服务代理制”,加大项目区内地块征地拆迁、矛盾调解等服务保障工作。对重大项目指定提供快捷高效的“一条龙”全程式代理服务,主动服务好各储备转化项目各项建设前期程序办理。加快推进110千伏变电站、燃气站等房地产公服配套项目征迁工作,积极协调解决林溪郡、新安郡、金港湾等房地产项目建设纠纷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乐拓者、文启酒店等项目征地拆迁问题。
(四)坚持多措并举,统筹谋划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村“两委”班子政策学习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广泛开展新任村级“两委”成员“大走访”活动,在实践中锻炼班子工作能力。通过东临溪镇乡村振兴公司,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采取“1+11+N”模式,拓宽思路,壮大村集体经济,主动挖掘村里“三资”,积极谋划优质项目,增强村级“造血”能力,逐步改变村级运转经费靠“要”靠“拨””的现状。
(五)深化文明创建,积极助力创城工作开展。严格按照创城标准要求,深入推进205国道沿线集中整治,打造完成五里亭桥北侧、昆仑物流园路口、广源路口、镇政府路口、临溪村路口、汊口村路口、源白路交口七个节点,提高道路通行品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秸秆禁烧工作,重点实行全年全面全域禁烧,制定奖惩措施,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保护环境,加强日常巡逻监管和秸秆回收集中处理,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措施。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乡村复兴少年宫作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传播新思想、传承红色基因重要阵地。
(六)改善社会民生,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福祉。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返贫预警监测,筑牢致贫返贫防线;围绕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开展“民情大走访”,完成汊口村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一事一议”项目,抓好村组道路升级改造、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加大农村教育事业、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城乡居民社保、医保及民政优抚、大病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关注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
区科工商务局2023年重点工作谋划
2023年,我局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工作双融合、双提升,聚焦制造业当家、稳外资外贸、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深入实施“链长制”和企业服务官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局党组切实肩负主体责任,加强理论学习,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作为2023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二)着力推进制造业当家。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全面落实《XX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XX区促进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3+5”产业集群“链长制”,狠抓项目落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做好企业培育发展。推动我区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动企业“小升规”。四是稳住存量。继续加强规上停减产企业和规下样本企业走访调研,协调解决企业问题。
(三)着力强化招商引资。一是精准招商。聚焦“3+5”产业集群,谋划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择优选用、精准落户。加强同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交流,锚定全国行业100强、全国500强企业等重点企业精准对接,争取引进一批高质量、带动力强的项目。二是强化要素。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结构稳定的招商团队。加快处置“五未”土地,促进更多在谈项目尽早落地开工。三是提升服务。实施项目跟踪落实制度,成立重点项目专班,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落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大力宣传贯彻各项奖励政策,为企业新增投资、扩大投资提供有力支持。
(四)着力稳定外资外贸。推动外贸企业拓展跨境电商B2B业务,做强做大现有外贸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利用进博会、广交会等重大平台,拓展中高端产品市场。积极跟踪外资项目,督促跟踪外资增资入资工作。
(五)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落实《茂名市XX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鼓励中小企业建立研发管理制度,推进中小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抓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
(六)着力激活消费市场。落实《茂名市XX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万达广场商圈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利用网店、微店等做大做强线上销售平台。推动夜经济示范区建设,扩大汽车、家电消费,打造以“高凉菜系”为特色的餐饮消费。
(七)着力优化惠企服务。把骨干企业服务官制度、产业集群“链长制”和重点项目“七个一”服务机制融合起来,及时收集企业堵点难点问题,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为企业发展提供“妈妈式”服务。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工作谋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厅党组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保护资源、服务发展”为要求,紧密联系自然资源工作实际,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高效率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高标准守牢耕地保护红线、高水平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坚定目标和方向,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自然资源和规划各项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我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各级党组织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精心部署、严密组织,坚持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既要把握全面,又要突出关键。严密组织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专题研讨和调研、集中轮训等活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行自然资源和规划核心职能的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
二、有序推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X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确保3月底前通过市人大审议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加强对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指导,确保2023年6月全部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基础上,建立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对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编制完成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导县市一体编制。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以乡带村”乡级国土空间规划,推进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建立“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用途管制制度并推动实施,将用途管制扩展至全域。
三、高效有力做好稳经济要素保障。在守住耕地和生态底线的前提下,吃干榨尽政策红利,严格落实先行用地、临时用地、以承诺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等相关政策,不断提升建设用地审批质效,对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应保尽保”。围绕“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总体目标,综合考虑土地储备开发潜力,根据土地市场趋势,编制完成《XX市本级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和2023-2025年度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及供应计划》,合理确定规模,统筹安排供应结构布局时序。推行“用地清单制”,让“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
四、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和执法监察。保障粮食安全,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在“三区三线”划定基础上,带位置分解下达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逐级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两平衡一冻结”制度。全力推进历年耕地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确保2023年3月前完成具体问题整改。按照“月清、季度预警、半年分析、年度评估”要求,做好年度卫片执法问题整改,持续遏制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确保“零约谈”“零问责”。
五、全面提高测绘信息服务水平。加强市、县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以县域为重点推进基础测绘工作,逐步建成“成果完善、更新及时、安全高效”的基础测绘体系。持续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