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9-9
发布时间:2022-9-8
发布时间:2022-9-8
发布时间:2022-9-8
发布时间:2022-9-8
@党员干部 简约适度走在前 绿色低碳做表率
发布时间:2022-9-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9月6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会议强调,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努力形成全民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凝聚党心民心的传家宝。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好“头雁效应”,把崇俭戒奢理念融入工作和生活,让节能成为生活态度,让节约成为日常习惯,成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领头雁”。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做好节约资源的“践行者”。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资治通鉴》中写道“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意指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党员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大意义与重大责任,认识到竭泽而渔和铺张浪费背离优良传统文化,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要牢固树立起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增强节俭意识。“光说不练假把式”,行动是思想的体现。党员干部应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从低碳出行、节能减排到绿色购物、垃圾分类,从节约用水用电到节约粮食厉行“光盘行动”,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弘扬我党艰苦朴素的好作风。
“细雨落成河,粒米凑成箩”,做好反对浪费的“倡导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一滴水一滴水汇集起来能成河,一粒米一粒米聚起来能装满箩,浪费不因量小而为之,节约不因细微而不为。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在培养自身养成勤俭节约良好习惯的同时,要引导“身边人”通过节约一滴水、一粒粮入手,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理念。要积极参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微信群、QQQ、微信公众号等载体进行广泛转发宣传,以点带面,营造全民节约的新风尚。
“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做好勤俭节约的“传承者”。“成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越是生活富裕美好,越要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越要珍惜当下、践行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勤俭的家风与国家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是一样的,能够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崇高、追求卓越的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奢侈享乐的诱惑。党员干部要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家教家风,陪伴孩子成长成才,引导摒弃好虚荣、好面子、爱攀比的陋习,指导为人做事,培养艰苦朴素生活习惯,最终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我们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三坚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发布时间:2022-9-8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9月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自主创新。
坚持党的领导,立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定盘星”。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最本质特征和最显著优势。党在领导中起到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重要作用,是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定盘星”“指南针”。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在抗洪救灾现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场、在脱贫攻坚一线……我们党凝聚起亿万人民磅礴伟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关系人民福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凝聚起全社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让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有准心。
坚持系统观念,下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一盘棋”。“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抢占科技高地,创造“从0到1”原创成果的强劲“引擎”。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就要咬紧牙关、持续攻坚,以“一盘棋”的系统思维,统筹各方力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痛中之痛”“艰中之艰”,打破空间与时间阻隔,打破领域与学科壁垒,以协同、协调、高效集中攻关,以攻城拔寨的强大合力汇聚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集中力量”,让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力不断显现。
坚持自主创新,激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源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举国体制优势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创新工程突破性进展,深空、深海、深地等前沿领域捷报频传,5G、高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跑全球,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技术举世瞩目……创新能力持续攀升,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跃升,但离科技强国仍有距离。只有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健全举国体制,彻底打破受制于人的被动格局,才能在科技上全面腾飞。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坚持自主创新,攥紧、攥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拳头”,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拼劲闯劲,赢得战略主动,让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蕴含的“源动力”澎湃奔涌、久久为功。
让科技人才“托举”大国未来
发布时间:2022-9-8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强调,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人才是推进科技创新、掌握技术命脉的重要支撑。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这场硬仗,必须举全国之力,培育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储备丰富的科技人才队伍,才能稳稳“托举”起一个竞逐蓝海、未来可期的中国。
聚焦战略部署,优化资源配置。随着世界各国对科技制高点竞争不断加剧,“人才是第一资源”逐渐成为普遍共识,国家对科技人才的愈发重视,逐步在政策配置上将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政策强供给的态势明显、鼓点密集,在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等关键环节,先后出台了两百余项科技人才相关政策,科技创新成效明显,较好地支撑了国家战略需求。面向新时代,迎着科技变革浪潮,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科技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系统谋划人才布局,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快布局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平台,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国家发展战略,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基础。
突出创新激励,促进成就体验。“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用好科技人才,既要用事业感召、精神鼓励,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评价体系是引领创新发展的“风向标”,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不断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坚决破除“四唯”,拓展案例解读、项目总结报告等符合专业实际的多维评价方式,稳步推进职称制度、科技奖励制度及院士制度改革,以专家举荐、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完善科技人才发现遴选机制。激励机制是释放创新活力的“助推器”,要以知识、价值、贡献为导向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工资结构、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