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经验交流材料6
3.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经验交流材料9
4.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经验交流材料11
5.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经验材料14
6.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经验交流材料17
7.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经验材料19
一、抓重点
二、有方法
三、会联想
1.看到党员身份
2.看到研究生学历
3.看到干部跨区域调动
4.看到干部提拔、重用
5.看到干部聘了副高职称
四、列清单
五、够专心
六、唯手熟
一、什么是档案造假?
二、档案造假都有哪些情形?
(一)恶意篡改档案材料
1.故意篡改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干部身份等材料
2.故意篡改中国共产党党员或者民主党派、学历学位、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材料、招录用、考核考察、提拔任免等材料
(二)故意伪造材料
(三)擅自抽取、撤换、添加、销毁档案材料
(四)冒用、顶替他人身份等材料
三、档案造假辨别办法
(一)档案内的关键信息被涂改的严重
(二)档案的三龄两历一身份信息是否逻辑存在问题
(三)档案内的信息混乱
(四)档案内的纸张不一
(五)材料样式(制式)不一样
(六)档案材料不完整
一、真的假材料
(一)档案内材料记载的内容是真实的
(二)档案内材料是假的、伪造的、涂改的、虚构的
二、假的真材料
(一)档案内材料记载的事情是虚构的
(二)档案内材料从纸张到签字再到盖章等程序都是真实的
一、夯实“三基”
二、严把“三关”
三、突出“三效”
一、在材料归集上发力
二、在队伍建设上发力
三、在制度执行上发力
一、“专”项审核
二、“专”业整理
三、“专”门时限
四、“专”人送达
1.转递的档案应密封并加盖密封章
2.接收单位收到档案并核对无误后
一、强化从严管理
二、强化数字管理
三、强化队伍管理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经验交流材料汇编(7篇)
目录
1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当档案审核的专项任务来临时(譬如大批量动议干部或者专项审核等),可能需要在短时间审核大批量的档案,可能是xx本,也有可能是几十本,甚至几百本。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平常的审核效率,可能就耽误工作开展了。
一天下来,您能审核几本档案?
x本?
xx本?
我有一位朋友,每天审核至少xx本起跳,有时候一天xx本都没问题,当然,审核时间是指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内,不需要加班,而且审核的准确率高达xx以上。
我留意一下她的审核办法,总结起来一共有六步,觉得非常有参考价值:
一、抓重点
档案审核分为入职审核,任前审核、专项审核等等,每一种审核要求都不同侧重点,以任前审核为例,主要审核是否有专项审核认定、三龄认定是否准确,档案是否有涂改造假,重要材料是否缺失,有无影响提拔的情形。
仅此而已,其他不影响提拔的小细节,可以选择性忽略,这样审核的效率将会大大提升。
二、有方法
审核档案很讲究方法,以审核三龄为例子,最笨且有效的办法就是,出生时间重头到尾翻一遍,看看有无涂改造假,是否一致,参加工作时间翻一遍,入党时间又翻一遍,学历学位再翻一遍,工作经历最后翻一遍,看看是否一致,这样下来,一本档案至少翻x遍以上。
但是聪明的干部,会将最早记载出生时间、首份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支部大会通过时间,三个时间抄下来(因为95%情况下,这三个时间就是认定的时间),然后逐份材料审核,校对三龄,看看有没有不一致的情形,这样只需要翻一遍即可,不用翻五遍那么费时间。
当然还有其他审核的小技巧、好方法,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三、会联想
1.看到党员身份,您会想到什么?
档案内必须要有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和转正申请书
2.看到研究生学历,您会想到什么?
必须要有大专或者本科生作为前置学历,档案内必须有大专或者本科的学籍材料。
3.看到干部跨区域调动,您会想到什么?
必须要有转任审批表,或者交流表。
4.看到干部提拔、重用,您会想到什么?
必须要有干部任免审批表、考察材料,甚至任前审核登记表。
5.看到干部聘了副高职称,您会想到什么?
档案内必须要有副高级以上的职称。
看到干部提拔,还会联想到年限够不够,学历够不够;
看到入党志愿书,还会联想到程序得不得当,预备期是否满一年,是否未满xx周岁入党等等。
四、列清单
《xx》一书里面有一个故事,一张手术清单,让原本经常发生的手术感染比例从xx%下降到x。同样,如果审核档案也有一张清单,只要对照清单,可以大大降低审核的出错率。清单我就不列举了。
五、够专心
这一点非常重要,我的那名朋友之所以一天可以审核如此多本,主要是一天下来,她只需要干这个活,没有其他工作的干扰,所以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也非常清晰。
审核档案最让人无奈的是:审核档案到一半,突然被一个业务打断,待办理完毕后,审核的状态被打乱了,又得从头看一遍,效率极低。
六、唯手熟
《xx》:“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当然,要达到如此高效和准确的效果。除了不断刻意大量练习、不断熟悉审核套路和方法,做到看到一个问题,很自然地敏感感觉出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隐患,这样想不快都难。
真正的高手,只需要看档案的目录,就可以对档案是否存在问题作出判断,而且八九不离十。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档案造假是影响干部提拔四大因素之一(其它三个分别是:档案内容是否真实,档案材料是否齐全,是否完成档案专审),档案造假也是最严重的一种情形。
一、什么是档案造假?
指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取篡改、伪造等手段,造成干部信息失真失实的行为。
档案造假,动机是以谋取利益为目的,手段是通过篡改、伪造材料实现,后果是造成干部信息失真失实。
二、档案造假都有哪些情形?
(一)恶意篡改档案材料
1.故意篡改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干部身份等材料。
2.故意篡改中国共产党党员或者民主党派、学历学位、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材料、招录用、考核考察、提拔任免等材料。
(二)故意伪造材料
为了某些利益,通过各种手段伪造出虚假的材料,并归入个人档案,比较典型的有学历学位、参加工作、党团关系、职务职称材料等。
(三)擅自抽取、撤换、添加、销毁档案材料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干部查借阅档案期间,由于档案利用人员可以直接接触到档案,容易存在以上擅自抽取、撤换、添加、销毁档案材料风险。
(四)冒用、顶替他人身份等材料,在入学、入伍、招工、招录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
如盗用他人的高考资料和高考档案,顶替他人上学、工作。又或者冒用他人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进行招录,并顺利进入体制,谋取到不正当利益。
三、档案造假辨别办法
(一)档案内的关键信息被涂改的严重,尤其是手写的材料。
(二)档案的三龄两历一身份信息是否逻辑存在问题,如哥哥年龄比弟弟还小、不满xx岁参加工作、xx年代入党,却出现科学发展观甚至A新时代有关理论。
(三)档案内的信息混乱,如同一个时期,在不同学校上学,有多个身份;档案内,同一个人,父母的名称和年龄都不一样,甚至有三个以上不同父母名称。
(四)档案内的纸张不一,字迹不一,有可能是抽取、替换、添加关键材料,导致纸张或者字迹与原材料不一致。
(五)材料样式(制式)不一样,如上学时是xx学院,但档案内的毕业证书盖章却是xx大学,20xx年入党,但《入党志愿书》的版本却是20xx版。
(六)档案材料不完整。如仅有毕业证复印件,缺少关键的学籍材料,又如入党志愿书只有预备期的信息,缺少转正的材料。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每次给人事干部讲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造假情形,我都很喜欢讲这两个例子:“真的假材料”与“假的真材料”。
一、真的假材料
从字面上分开来理解:
(一)档案内材料记载的内容是真实的,曾经真实发生的事情;
(二)档案内材料是假的、伪造的、涂改的、虚构的。
举例说明
张三进入体制前,通过考试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证书一直在自己手上保管,但在个人保管期间,不小心遗失了该证书。张三认为,反正证书是自己实实在在考到的,找办证公司“补办”一张也没问题,然后找办证公司按照1:1的比例造了一张“真的假证书”,并归入个人档案。
张三遗失了证书完全可以补办一张或者由出证单位出具相关说明,但绝对不可以伪造证书,伪造证书就是一种造假行为。
二、假的真材料
“假的真材料”是指:
(一)档案内材料记载的事情是虚构的,未曾发生过的;
(二)档案内材料从纸张到签字再到盖章等程序都是真实的。
举例说明
李四是某组织部门办公室印章管理人员(非在编人员),在没有转干、没有过渡、更没有考试的前提下,李四利用自己关系要到一整套录用原始材料,自己填写后,盖上组织部门的章,并将录用材料放入个人档案,然后摇身一变,成为体制内的公职人员。
从干部个人档案来看,其所有材料都是真实的,如果不倒查录用程序和会议记录等情况,很难通过材料审核出其公职人员身份存在问题的。
这种假的真材料非常可怕,现实生活中,盗用他人档案,用他人档案材料上大学,就是这种例子的加强版。
不管是真的假材料还是假的真材料,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了某些目的,故意隐瞒组织。只要隐瞒组织,伪造材料,都属于造假行为,必须追究个人责任。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县精准把握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统一领导,着力在“夯基础、严标准、求实效”上下功夫,较好地发挥了干部人事档案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xx干部人才队伍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主要做法是:
一、夯实“三基”,档案管理提档提速
一是强化管档思想建设。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A总书记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常态化学习机制,深入学习《档案法》、《保密法》等知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管档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增强做好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强化管理制度建设。以《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为总纲,制定了《xx县档案标准化作业流程》,修订完善了《xx县档案室制度》、《xx县档案管理员职责》、《xx县档案转递移交制度》、“三新人员”档案审核工作机制等,构成了“1+N”的一套系统完好的干部人事档案制度体系,为档案管理工作树立了规矩和依据。
三是强化“日常”业务建设。严格日常“阅”,按照查阅要求、规范查阅程序、严格查阅流程,详细查阅登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2022年干部档案查阅xxxx册,查阅程序规矩规范。做好日常“散”,及时做好散材料的审核、录入、分类和归档等日常工作,2022年共收到干部档案散材料xxxx份,做到“日清月结”。规范日常“转”,严格按照“合格、及时、安全、规范”转递要求,强化档案服务效能,做好档案进出“跨公里”服务工作,2022年共完成档案转递78册,档案转递做到及时高效。
二、严把“三关”,档案审核从严从实
一是严把“收集关”。按照“真实、规范、完整、及时”的要求,有侧重地进行材料收集,对材料不完整、手续不齐全、填写不规范、来源不清楚、材料逻辑存疑的要求整改或退回,铲除档案造假等问题存在的土壤和条件,扎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篱笆”、筑牢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堤坝”。
二是严把“审核关”。对照干部档案审核要求,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