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等教育在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也是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环节。扎实做好教育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为加快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贡献新时代高等教育力量。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作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8年以来,海南以制度集成创新改革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在海南快速集聚。同时,创新知识要素也随着人才、技术汇聚,加速集聚海南,形成了创新知识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发展格局下,高等教育要在人才支撑、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增添海南自贸港发展新动能上展现新的担当作为。目前,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处于封关运作的关键时期,海南省的高等教育要坚定扛起赋能培育壮大具有海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的重任,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担当起时代赋予海南高等教育的历史重任。
建立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牵引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源头创新的高层次拔尖人才,也需要服务新型工业化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更需要一大批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海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来看,高等教育各层次并不是均衡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趋势,进行适度调整优化。目前,海南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呈现“金字塔型”,高职为主的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为主的本科教育占据了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2024年,海南省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生占比高达69.5%。研究生教育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占比仍然偏低。2024年,海南省研究生在高等教育总规模中的占比只有8%,不仅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0%),更低于发达国家(地区)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20%)。当前海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相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教育强国的目标实现,在匹配度上还存在差距,还存在进一步调整优化的空间,建立起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任重道远。
优化调整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专业布局。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是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核心支柱。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对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快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2023年,海南也相继印发了《海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海南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指导意见》,紧密对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等“4+3+3”现代产业体系和国家战略在海南的布局,组织高校全面开展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为全方位推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是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种业安全、深海、航天等国家战略需求,适度超前布局相关学科专业,探索科教融汇培养人才新路径,为未来科技发展、产业转型和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二是紧密对接四大主导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