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当全球目光再度投向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时,中国大地上已悄然书写着清洁能源的崭新篇章。据报道,今年一季度,我国“风光”发电合计装机达到14.8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14.51亿千瓦)。这一里程碑式的跨越,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跃迁,更凸显出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跑优势。
近代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文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要求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和艰巨任务也决定了中国必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作出部署。
新时代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能源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相关数据显示,今年4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9%和43.1%。能源转型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有效支撑了美丽中国建设。通过建设光伏领跑者基地和开发新能源大基地等举措,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加快改革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与大力发展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绿色服务等新兴生态产业同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催生形成绿色生产力,上“云”赋“智”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为新质生产力提速,正在加速重构全球能源版图、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与此同时,我国着眼国内经济转型与全球产业变革的双重逻辑,积极融入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为全球应对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