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洋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协同,从生态保护到国际合作,海洋都承载着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在深水、绿色、安全等海洋高新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造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世界领先水平,为深海资源勘探等提供关键装备支持;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实现万米级巡航探测,填补了我国万米深海科考的空白。在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仍存在“卡脖子”短板。比如,高端海洋传感器依赖进口,自主研发的传感器在精度、稳定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制约海洋监测网络建设完善。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鼓励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以科技带动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科技、人才、产业的深度联动将催生强大的发展动能。科技创新为海洋产业升级提供核心支撑,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的蓬勃发展又会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投身海洋事业,形成“产业聚才”的良好态势;而人才的集聚则会加速科技突破,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如此,便形成了“科技突破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吸引高端人才,人才集聚加速科技突破”的正向循环。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协同发展政策体系,建立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依托全国涉海重点实验室、各省市级海洋科学技术实验室平台,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协同模式,让人才、技术、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