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开拓海洋经济新空间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到如今造船业全产业链领跑全球、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开启海上黄金旅游线、深海能源开发点亮万家灯火……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我国海洋产业开拓出一片蔚蓝的海洋经济新空间,悄然完成从“耕海牧渔”到“智驭深蓝”的华丽转变。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绵延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万公里的海岛岸线,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诸多政策文件,从海洋能开发、高端装备制造到生态化利用等领域构建起系统性支撑框架,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成为抢占全球海洋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日前,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培育打造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重点海洋制造业持续领跑。在江苏南通交付的两艘集智能化、绿色化、模块化于一体的超级工程船舶,全面突破传统海工装备性能边界,标志着中国船舶制造从“跟跑者”蝶变为“领跑者”;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应用“5G+WiFi+卫星”技术,为游客带来新型、优质的海上娱乐体验。与此同时,我国持续在前沿海洋技术上取得突破。去年,微藻基清洁燃料技术成功应用,将盐碱滩涂转化为流淌着绿色能源的“蓝色油田”,有望在未来助力构建起陆海统筹的绿色能源供给新模式。
相对于传统海洋生产力,海洋新质生产力蝶变和能级跃迁的核心集中体现在“新”和“质”两个层面。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之“新”,在于以海洋人力资源的升级、海洋劳动对象的优化和海洋劳动资料的革新为代表,通过生产要素组合的优化与跃升,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之“质”,既体现在海洋颠覆性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注重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强调海洋经济效益与海洋生态效益的双赢。依托海洋领域颠覆性创新技术,推动海洋生产力各要素全面提质升级与优化配置,将引领海洋经济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迈进,绘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当前,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呈现出向深水、向绿色、向安全进发的特征趋势。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