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二、总体目标
三、组织领导
四、重点任务
(一)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3.推进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乡村全覆盖
4.优化乡村文化市场环境
(二)传承发展优秀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
1.开展乡村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和规划
2.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3.推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4.引导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三)夯实农村专业文化人才队伍
1.配齐配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人员
2.培养乡村专业文化员队伍
3.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4.广泛开展文艺志愿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
(二)整合资源
(三)落实责任
(四)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专项工作方案
按照《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充实xx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暨成立8个专项小组〉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xx实际,就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实施新时代文明传习工程、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乡土文化,夯实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为抓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保障好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将xx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xx样板,为xx市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总体目标
到2022年乡村文化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乡村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研究得到保护,乡村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得到全面保障,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多彩,乡村文化人才支撑力明显增强。
三、组织领导
组长:宣传部部长
常务副组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副组长: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
市教体局局长
市科协主席
市科技局局长
市融媒体中心主任
各街道分管领导
工作职责:统筹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乡风文明各项工作,具体职能职责由牵头单位制定。
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民宗局、
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融媒体中心、各街道办事处
专项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xx兼任办公室主任,每项具体工作任务由具体牵头单位细化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重点任务
(一)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1.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要求,以“有设施、有内容、有人员、有经费、有机制、有考核”六有为目标,深入推动xx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在xx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2019年人均17元基础上,不断提高保障标准,确保2020年提高到人均不低于20元标准。以资金保障为基础,对“服务包”提档升级,加大乡村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立并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制,让文化馆、图书馆特色服务不断延伸到有条件的乡镇和农村,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特色化发展。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依托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文明教育、科技普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按照布局合理、单独设置、功能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高的要求,努力实现全市标准化街道综合文化站及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网络设施全覆盖,且使用率得到有效提升。2020年开展x个街道综合文化站、xx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改造达标建设,确保2020年xx市创建国家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前全市文化阵地覆盖率均达100%,达标率100%,进一步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逐步推进街道建设集室内演出、艺术展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礼堂,行政村按照“七个一”标准(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器材)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深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身路径、广播电视户户通等项目的标准化建设,使全市农村文广体设施建设规范化、标准化。
牵头单位:市文旅局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融媒体中心、各街道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做好面向农村的送文化惠民演出,开展好戏曲、歌舞、电影进乡村巡演活动,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进农村文艺演出活动,实现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观看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加强对“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的规划和扶持,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扎根人民,推出一批扶贫攻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等反映乡村振兴的现实题材的群众文艺作品,将更多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文艺作品送到农村,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培育和发掘乡村文艺能人和文化团队,组织开展好“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以全市“螳川文化艺术节”、“和谐大舞台”和传统节日为抓手,组织好业余文艺团队及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活动,把文化活动送进乡村,鼓励各街道因地制宜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力推动形成“每月一精品、每街道一品牌、每村一特色、每村小组一亮点”的良好文化氛围。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等民俗活动,打造节会品牌。梳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指导各街道科学策划、组织开展节事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名片。创新文化下乡内容和形式,充分运用网络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推行“线上定制、线下配送”产品和服务,基层群众通过“遇见xx”、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点单”实现文化享受。深入开展图书馆馆外流动图书点、流动书包、乡村数字电影放映、广播电视全覆盖等工作。开展“书香xx”建设,精心组织农民读书节、读书月和“三农”主体书展、书市、xx文化讲坛等活动。
牵头单位:市文旅局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融媒体中心、各街道
3.推进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乡村全覆盖。到2022年,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升级,地面无线电视基本实现数字化,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实现数字化,城市网络基本实现双向化,在全市范围内建设1个市级主站、9个街道补点站,建成覆盖市、街的地面数字化电视覆盖和广播覆盖网络。加强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基本覆盖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建立健全基层广播电视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以上。积极构建农村应急广播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全市农村应急广播服务能力及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争取各街道各有一个数字影院,确保提供更高层次的“一村一月一场”农村公益数字电影,全面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街道
4.优化乡村文化市场环境。完善政府补贴向社会提供低价文化产品机制,建立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补贴机制(文化惠民消费券发放试点),努力提高文化消费在乡村居民日常消费中的比重。大力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支持各地培育和繁荣乡村文化市场,促进乡村文化市场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文化修养和鉴赏水平。加强农村演出市场监管,坚决抵制“三俗”,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牵头单位:市文旅局
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各街道
(二)传承发展优秀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创新打造乡村文化振兴亮点和民族文化品牌
1.开展乡村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和规划。全面梳理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农耕信仰、民族民间故事、农事歌谣、农谚、传统手工艺、生产生活习俗、农事节令等文化遗产,提炼传统文化内涵和特色,建立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目录。编制乡土文化保护利用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