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肯定成绩
二、聚焦重点
(一)实施市民文明素养跃升工程
(二)实施城乡文明融合共建行动
(三)实施社会治理效能赋能计划
三、强化担当
在XX区2025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传达学习全国、全市相关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区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强合力,推动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精神文明建设是凝心聚力、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刚才,XX镇、XX街、公安XX分局交管支队三家单位作了很好的现场交流,XX镇、XX镇、XX街、区城管委也提供了书面材料,听后很受启发。这些经验做法,集中体现了全区各条战线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扎实成效,值得大家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深刻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是思想引领更加深入,理想信念的“主心骨”更加坚定。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年开展专题学习20余次。各级宣讲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超过1000场,受众超10万人次,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日常生活,城市主次干道、公共交通工具、社区宣传栏等处的公益广告覆盖率超过95%,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二是价值导向更加鲜明,社会风尚的“精气神”更加昂扬。深化拓展“争做文明有礼XX人”主题活动,创新开展“文润XX十礼十美”专项行动,市民文明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过去一年,我们成功评选出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80余名,他们的感人事迹广为传颂,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闪亮坐标。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新增注册志愿者约2万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突破40万小时,“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蔚然成风。特别是在防汛救灾、安保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广大志愿者闻令而动、冲锋在前,汇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三是城乡融合更加协调,文明创建的“覆盖面”更加广泛。坚持以创建促提升、以创建惠民生,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在城区,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治理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超过50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新增城市绿地约15万平方米,市民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在乡村,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镇累计建成“美丽庭院”示范户超过3000户,乡村文化服务中心综合利用率提升了约10个百分点,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是治理效能更加彰显,文明实践的“含金量”更加充足。将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贯穿于城市治理全过程,解决了许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交通秩序持续改善,通过与公安交管部门的联动,主要交通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均提升至98%以上。环境卫生面貌一新,垃圾分类参与率稳步提升,河道水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6%。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体系日益完善,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超过8000场,服务群众超过60万人次,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精神文明建设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之间发展还不够平衡,有的地方存在“重城市、轻乡村”的现象;部分创建活动还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盆景”式亮点多,“风景”式成效少;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仍需健全,一些“顽瘴痼疾”容易反弹回潮;市民群众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激发。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奋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锚定目标、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让文明之花在XX大地常开长盛,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精神动力。总的要求是: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三大行动、实现一个目标。即: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条主线,深入实施“市民文明素养跃升”“城乡文明融合共建”“社会治理效能赋能”三大行动,奋力实现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整体跃升,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城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实施市民文明素养跃升工程,铸就城市精神内核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的素质决定着城市的品格和未来。必须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久久为功,持续用力。
第一,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持续建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等阵地,推动理论学习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群众拓展。要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讲好XX故事,传播XX声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厚植道德风尚沃土。要持续深化“文润XX十礼十美”专项行动,将其打造成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要完善先进典型选树、宣传、礼遇、帮扶机制,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要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以纯正家风涵养淳朴民风。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净化网络、荧屏、出版物等文化环境,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