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XX省文明乡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VIP免费

提纲:

一、肯定成绩

二、正视问题

三、聚焦关键

XX省文明乡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省文明乡风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不久前召开的中国文明乡风大会精神,共同总结过去一个时期的工作,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为“十五五”时期我省的文明乡风建设工作明确方向、谋划路径。

刚才,7家单位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和深刻思考,听了之后很受启发。这些发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省文明乡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初步成效,也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前期的调研思考,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文明乡风建设的时代责任感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是广大农民群众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将文明乡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

一是阵地建设全面铺开,覆盖网络基本形成。截至今年10,全省累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超过2万个,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和三级阵地网络的全覆盖。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文明实践站已经成为政策宣讲的“广播站”、民情民意的“收集点”、文化生活的“新舞台”。

二是示范引领效应初显,典型经验不断涌现。各地积极探索,打造了一批具有XX地域特色的文明乡风示范点、示范村镇。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创建省级文明乡风示范村镇近200,市级示范点超过800个。这些示范点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标杆作用。部分示范地区的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已经超过90%

三是群众精神风貌昂扬,文明素养稳步提升。随着工作的深入,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日益深入人心。从“村晚”的热闹非凡,到“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的蔚然成风,再到红白理事会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都能看到乡风文明建设给农村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文明乡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首先,这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如果乡村产业兴旺了、生态宜居了,但乡风败坏、人心涣散,那乡村振兴就是不完整、不可持续的。文明乡风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磁场,是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一个地方的乡风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乡村治理的效能、社会和谐的程度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

其次,这是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固本之举。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也是社会文明的根基所在。我国有近5亿人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的文明素养,直接决定着整个国民的文明素养水平。抓好文明乡风建设,就是抓住了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源头和基础,对于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具有釜底抽薪、固本培元的重要作用。

再者,这是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长期以来,一些地区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经济发展上去了,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导致“富口袋”与“富脑袋”不同步。文明乡风建设,正是补齐精神文明短板、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招。它要求我们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努力实现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的统一。

全省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审视和推进这项工作,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文明乡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正视问题,剖析根源,精准把握文明乡风建设的现实挑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的文明乡风建设工作与新时代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这些问题,是下一步工作中必须着力破解的难题。

第一个问题,调研诊断不够深入,工作靶向性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仍然停留在一般性号召和面上推动,满足于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挂了多少牌子。但对于本地区乡风文明的真实状况,对于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急难愁盼”,缺乏“解剖麻雀”式的深入调研。问题找得不准,根源挖得不深,导致工作措施往往“上下一般粗”,针对性不强。比如,有的地方搞文化活动,还是习惯于“送文化”,而不是“种文化”,没有充分结合当地的文化禀酒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导致群众参与度不高,活动过后“一地鸡毛”。找不准真问题,就无法开出好药方。

第二个问题,理念方法不够创新,实践生命力有待激发。面对农村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迁,我们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还没有完全跟上。一些地方的考核评价体系仍然过于僵化,重形式、轻实效,重硬件、轻软件,导致基层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盆景工程”、形象工程。在工作方法上,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推动,而疏于春风化雨般的引导;满足于“贴标语、拉横幅”式的宣传,而忽视了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教育感化。特别是面对农村青年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如何用更具时代感、更富吸引力的方式开展工作,是亟待破解的课题。

第三个问题,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协同战斗力有待提升。文明乡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宣传、农业农村、民政、文旅、妇联等多个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九龙治水”、各自为战的现象依然存在。省里成立的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机制,在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落地生根,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会商机制不健全,资源整合、力量统筹的力度不够。有的部门认为这是宣传部门和文明办的事,存在“与我无关”的思想;有的部门虽然参与,但只是作为次要任务来抓,没有与本部门的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这种“单兵作战”的模式,导致工作合力不足,难以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强大战斗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在XX省文明乡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