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一)靶向聚焦、协同发力
(二)把握机遇、全力以赴
(三)制度赋能、引育并举
(四)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五)聚力攻坚、跳起摸高
(六)擦亮品牌、矢志兴邦
(七)多元合作、跨界拓展
(八)赓续初心、传薪继火
(九)以人为本、民生至上
(十)总揽全局、领航发展
二、新征程的使命与愿景
三、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构建一流学科建设体系
(二)构建一流融合发展体系
(三)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四)构建一流师资队伍体系
(五)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
(六)构建一流社会服务体系
(七)构建一流大学文化体系
(八)构建一流开放办学体系
(九)构建一流现代治理体系
(十)构建一流支撑保障体系
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政治建设
(二)强化思想引领
(三)夯实基层基础
(四)持续正风肃纪
(五)坚持凝心聚力
在XX大学XX学院第X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XX大学XX学院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本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在全院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奋力开启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护佑人民健康为己任,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奋进,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的研究型学院,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上次党代会以来,是学院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冲击,面对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刻变革,学院党委在XX大学党委和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院主体责任,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学院各项事业进入了蓄势突破、追求卓越的新阶段,成功走出了一条内涵式、跨越式、特色化发展之路。
五年来,学院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办成了一批事关长远的大事,攻克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事,取得了一批振奋人心的喜事。
(一)靶向聚焦、协同发力,学科建设迈上新高度
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持续巩固,学科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坚持“扶优、扶强、扶特”,集中资源打造学科高峰。临床医学学科实力持续攀升,ESI全球排名前1%的地位稳固并不断前进,彰显了强大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实力。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斐然,成功获批XX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集群。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申报中实现历史性突破,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双双入选,标志着学院本科教育的“国家队”地位得以确立,人才培养的根基愈发坚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平台能级不断提升,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把握机遇、全力以赴,融合发展开启新华章
深度融入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局,医教协同、院院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与附属医院的融合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通过共建高水平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设立实体化临床医学院、成立“五大医教研平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打破了体制机制壁垒,推动了医疗、教学、科研资源的深度整合与高效利用。牵头组建的XX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集团,整合了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整体服务能级,不仅放大了品牌效应,更在促进教学科研、技术交流与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大学—医院—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新模式,为学院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制度赋能、引育并举,人才强校实现新突破
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人才队伍的“蓄水池”持续扩容,“主力军”结构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引育机制,面向全球延揽英才,过去五年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数十名,其中不乏在国内外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师资队伍的博士化率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通过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助力计划、设立教学发展专项基金等措施,大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在国家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教学竞赛中崭露头角,人才梯队建设更趋完善。
(四)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人才培养展现新作为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育人答卷。毕业生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护理学、公共卫生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部分专业达到100%。学生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斐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以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定在100%,充分彰显了扎实的学业水平和卓越的职业胜任力。深化“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并践行了“医德医术兼优、基础临床融通、全程技能实践、医教协同育人”的特色培养模式,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
(五)聚力攻坚、跳起摸高,科技创新彰显新担当
科研创新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服务国家战略和人民健康需求的能力显著增强。有组织科研成效卓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屡创新高,仅2024年就获批31项,总资助经费超过1000万元,标志着学院基础研究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五年来,学院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总数超过300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稳定在5000万元左右,在人兽共患病、重大疾病防治、转化医学等领域产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高水平SCI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专利转化和应用取得新进展。
(六)擦亮品牌、矢志兴邦,社会服务作出新贡献
深度融入“健康中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服务的贡献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各附属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在疑难重症救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有力守护了一方百姓的健康福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为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广大师生和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宣教、健康扶贫、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七)多元合作、跨界拓展,开放办学迈出新步伐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发展,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医疗机构建立了稳定而深入的合作关系,合作层次从短期交流拓展到联合培养、共建实验室等深度合作领域。师生海外交流访学日趋活跃,成功举办“中国—苏丹医学教学研讨”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和短期培训项目,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与沿线国家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八)赓续初心、传薪继火,文化育人呈现新气象
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文化建设的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的硬支撑。深入挖掘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文化底蕴,凝练形成了以“仁心仁术”为核心的学院精神谱系。将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系列精品人文课程,举办“名医讲坛”“杏林风华”等品牌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命观、医学观。校园文化环境持续优化,师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空前高涨,形成了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良好文化氛围。
(九)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持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了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管理流程,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指导附属医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同步增长。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和智慧医院建设,信息化服务水平显著改善。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师生医护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增强。
(十)总揽全局、领航发展,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事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医德医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持续向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得到巩固和发展。
同志们,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学院事业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获得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XX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全院师生医护员工的同心同德、拼搏奉献。在此,我代表学院党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全体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型学院的目标,对标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要求,对标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美好期盼,学院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学科高峰优势还不够突出,产生颠覆性原创成果的能力有待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依然稀缺,人才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医教研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仍需完善,协同创新的效能尚未完全释放;内部治理体系仍有短板,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新征程的使命与愿景
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总结过去五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智慧源泉和力量所在。
——始终坚持党建领航,这是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办学治院的正确政治方向,才能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是天职。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始终坚持以医为本,这是实现特色发展的战略基石。医科的属性决定了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必须心无旁骛地聚焦医学主业,深耕生命健康领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彰显特色、赢得优势。
——始终坚持唯实惟先,这是迈向卓越发展的制胜法宝。发展之路没有捷径。必须坚持求真务实,敢于改革创新,勇于争先进位,才能在最新讲话系列的时代潮流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始终坚持厚植情怀,这是凝聚全院智慧力量的动力源泉。深厚的家国情怀、爱校情怀、医学情怀,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精神纽带。必须将个人发展融入学院、国家发展的宏伟事业,才能同心同德、共筑梦想。
同志们,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科学研判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所处的历史方位,对于谋划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从外部环境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势利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医学的交叉融合,为医学教育和研究带来了颠覆性机遇。“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从国家战略看,重大战略布局重构重塑,变革利我。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