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望来路
二、聚焦靶心
三、守牢底线
四、躬身实干
XX区委在“冲刺五十天·攻坚二三百”决战决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冲刺五十天·攻坚二三百”决战决胜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决战的姿态、决胜的信心,全面吹响冲锋号角,奋力夺取全年发展的最终胜利。刚才,相关单位、企业代表和镇街代表作了很好的汇报和表态发言,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展现了应有的担当和决心。XX同志就下一阶段的攻坚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讲得很全面、很到位,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回望来路,坚定信心,深刻认识“冲刺五十天”的重大意义
年初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惠民生、保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持续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我们以一季度的“开门红”打响头阵,奠定了全年发展的坚实基础;以上半年的“全市领先”巩固优势,彰显了XX发展的强劲韧性;以前三季度的稳中有进、持续提质,交出了一份超预期、成色足、分量重的亮眼答卷。这份成绩单,生动地诠释了我区“快”的势头更加明显,“进”的成效更加有力,“好”的基础更加坚实。这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终点,越是考验定力和耐力。现在离年底只剩五十天时间,这五十天,是全年工作的收官之战,也是决定我们能否最终实现“二三百”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搏。这五十天,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这是兑现“政治承诺”的关键时期。年初我们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能否圆满兑现,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这是实现“发展突围”的黄金时期。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必须利用好这宝贵的时间窗口,破解一批瓶颈难题,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抢占发展先机。这是交出“民生答卷”的检验时期。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五十天的攻坚成果,将直接转化为群众的就业岗位、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是检验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成效的经验交流。这是“谱写新篇”的筑基时期。今年的收官战,打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明年的开局、“十五五”的起步。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未来XX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积蓄强大动能。全区上下必须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把责任刻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背水一战、志在必得”的决心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让每一项工作都紧扣群众“急难愁盼”,让每一点进展都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幸福增量”。
二、聚焦靶心,精准发力,全面打响“攻坚二三百”的核心战役
目标是方向,行动是关键。围绕“二三百”的核心目标,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集中优势力量,打好关键战役。XX同志已经作了全面部署,这里我再重点强调几个方面。
第一,要全力推动工业经济稳产达效。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要强化服务保障,落实区领导包联企业制度,深入一线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用工、市场等实际困难,分类帮扶,精准滴灌,支持重点企业开足马力、扩大产能。要提振发展信心,引导企业抓住年底消费旺季和订单回流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要加快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培育新的增长点。
第二,要全力夯实农业发展基本盘。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做好水稻丰收增效的后半篇文章,强化仓储物流和品牌建设,让好粮食卖出好价钱。要做强设施农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升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供应能力和品质。要稳住畜禽养殖业,严格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强疫病防控,保障市场供应稳定。要深挖渔业养殖业潜能,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水域资源,发展生态渔业、观光渔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第三,要全力激发服务业消费活力。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繁荣市场的主渠道。要大力推进主辅分离,鼓励制造业企业将研发设计、物流仓储、营销服务等环节分离出来,成立独立法人企业,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要做好升规纳统工作,全面摸排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服务业企业,加强指导帮扶,确保应统尽统。要深挖消费潜力,抓住年底节假日多的特点,策划举办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线上线下同发力,营造浓厚消费氛围,把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充分释放出来。
第四,要全力稳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这两个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要紧盯重点建筑企业,帮助解决项目资金、工程款拨付等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房地产业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持续深化“保交楼、稳民生”工作,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通过优化购房补贴、举办房交会等方式,促进住房合理消费,推动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五,要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要坚持开源节流、多管齐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做大财力“分母”。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对接省市部门,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要提升国企运营效益,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市场化盈利能力。要加快推进融资项目,确保合规资金及时到位。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减小债务“分子”。要强化债务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