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站位
二、肯定成绩
三、聚焦重点
XX县委在全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攻坚克难,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我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成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城市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抓好城市建设管理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是要素集聚的磁场、区域经济的引擎。一个规划科学、设施完备、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城市,能够有效吸引投资、集聚人才、激发创新活力,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当前,我县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把城市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其次,抓好城市建设管理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需要。城市的核心是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期盼,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就是要通过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不仅是重大的发展问题,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政治问题。
再次,抓好城市建设管理是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的关键举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是我国综合评价城市整体水平的最高荣誉,是反映城市实力、气质和魅力的“金字招牌”。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中之重、基础之基础。无论是市容环境的整治,还是社区治理的深化,亦或是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都离不开精细化的建设和管理。我们必须以创建工作为总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全面提升城市的“颜值”和“气质”,塑造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新时代XX新形象。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抓城市就是抓发展、抓管理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主动扛起责任,积极投身实践,奋力开创我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准确把握我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持续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和生态修复,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功能日趋完善,面貌显著改善。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建成了一批道路、供水、供热、垃圾处理等关键基础设施,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我们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实施了一批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城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我们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模式,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社区治理效能得到增强。我们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深入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为城市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对标人民群众的期待,我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不少短板和挑战。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直面差距。
一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有待加强。部分区域规划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初步显现。特别是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与国家标准和文明城市的刚性要求相比,还存在覆盖不全、衔接不畅、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特殊群体的出行体验。
二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仍有差距。市容环境秩序方面,“脏、乱、差”现象在一些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还不同程度存在,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问题时有反弹,治理成果需要持续巩固。物业管理服务领域,投诉举报较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业主与物业企业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群众满意度的突出问题。
三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群众“零距离”等方面,还存在机制不活、力量不足、手段不新等问题。如何有效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四是城市发展的内涵和特色挖掘不够。在拥军优属、民族团结等方面,我们有良好的传统和基础,但如何将其深度融入城市精神和文化建设,形成独具魅力的城市品牌和人文关怀,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城市软实力的提升与硬件设施的改善还不完全同步。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因素,更有主观原因。根本上还是我们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标准不够高、责任落实不够实、工作作风不够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