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过去
二、审视当前
三、聚焦未来
四、强化领导
在XX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关工委的最新工作部署,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成效,交流宝贵经验,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未来任务,奋力推动全州关心下一代工作迈向新的更高水平。
刚才,XX同志代表州关工委作了非常全面的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成绩,客观分析了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四县关工委的负责同志也分别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亮点工作与未来规划,听后很受启发。总的来看,近年来,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关工委紧扣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守正创新,特别是广大“五老”同志,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引领青少年思想、服务青少年成长、维护青少年权益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州委,向全州各级关工委的同志们,向辛勤耕耘在关心下一代工作战线上的广大“五老”和所有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我的思考,再讲四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成就斐然,深刻认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回望过去几年,我们深刻感受到,全州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基愈发坚实,品牌愈发响亮,影响愈发深远。
一是组织体系建设持续强化,工作基础更加牢固。全州各级关工委组织网络已实现从州到村(社区)的全覆盖,组织建设不断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新领域延伸。截至目前,全州已建立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超过1000个,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格局。尤为可贵的是,我们拥有一支可敬可佩的“五老”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常年活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一线的“五老”志愿者已超过8500名他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成为了青少年教育引导工作中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和最坚实的力量支撑。
二是思想政治引领成效显著,育人导向更加鲜明。各级关工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近三年来,全州各级“五老”宣讲团、报告团累计开展主题宣讲、法治教育报告超过2000场次,听讲青少年覆盖面达到20万人次以上。特别是在深化“四史”教育中,充分利用XX地区的红色资源,组织青少年瞻仰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
三是关爱服务行动精准有力,社会效应更加彰显。聚焦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关爱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针对“五失”青少年、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了覆盖广泛的结对帮扶机制。近三年来,全州超过8000人次的“五老”参与了结对帮扶工作,直接帮扶青少年超过4万人,为他们送去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仅去年一年,“五老”为青少年办的好事实事就超过5000件,直接受益青少年近5000名。通过开办“四点半课堂”、假日学校等形式,有效解决了部分家庭的后顾之忧,推动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四是服务中心大局贡献突出,担当作为更加自觉。各级关工委自觉将自身工作融入全州发展大局,在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作为。许多“五老”同志发挥经验优势,担任法治副校长、人民调解员、网吧义务监督员,参与化解社会矛盾,为失足失范青少年提供帮教超过200人,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州广大“五老”和关工委工作者辛勤付出的结果。实践充分证明,关心下一代工作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
二、审视当前,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时代要求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这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站在时代高度,深刻把握新征程上这项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
首先,这是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政治要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核心课题。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尖锐复杂,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网络空间信息鱼龙混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我们必须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其次,这是应对青少年成长新挑战的现实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代青少年成长的环境、面临的问题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学业压力、心理健康、网络沉迷、家庭教育缺位等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五失”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任务更加艰巨。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念、方法和载体,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再者,这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归根结底都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共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