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高望远
二、实事求是
三、精准施策
(一)聚焦产业兴旺
(二)聚焦人才振兴
(三)聚焦治理有效
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奋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系统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农业农村是安民县发展的基本盘和最大潜力所在。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奋力开创安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一、登高望远,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压舱石”地位,我们必须从三个维度来深化认识。
第一,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深厚的基础在国内,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农村。我国有数亿农民,乡村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可以有效激活农村内需,释放巨大发展潜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安民县的振兴,根本上要靠激活广袤乡村的“一池春水”。
第二,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粮食安全问题绝不能有丝毫放松。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保持战略定力。同时,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传承农耕文明、守护绿水青山,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如果农民和农村不能同步实现现代化,共同富裕就是不完整的。只有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安民县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挑战
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但对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安民县的乡村振兴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是产业“大而不强”,联农带农机制不够紧密。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粮食、油料、果蔬等特色农产品有一定规模,但多以初级产品外销为主,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品牌效益不彰,“安民”牌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附加值有待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偏弱,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农民在产业链增值中的收益分享不充分。
二是人才“出多进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谁来种地”“谁来建设乡村”的问题日益凸显。本土人才流失严重,而外部人才又引不进、留不住。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业人才和乡村治理人才,是制约我们乡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