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过去
二、正视问题
三、聚焦未来
在XX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共同推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刚才,市教体局、市公安局、团市委等单位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各自领域的进展与思考,听后很受启发。大家围绕“助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成才”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各单位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邃思考。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关系到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更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伟业。做好这项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性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一、回顾过去,客观总结成绩与经验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丰富工作载体,优化成长环境,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是工作体系日益健全,保障力度持续增强。全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经费投入是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市级财政持续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力度,部分区县已按照不低于总人口数人均0.1元的标准落实专项经费例如有的区县年度投入已达5万元。放眼全市,专项资金投入稳步增长,如XX市2025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心单位预算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基本支出就达到了113.00万元,为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后盾。这种持续稳定的投入,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抓好这项工作的坚定决心。
二是主题实践广泛开展,核心价值深入人心。各部门、各学校紧密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节庆纪念日,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例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等品牌项目,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累计举办各类主题活动超过7000场,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达到200万人次;另有数据显示,仅2019年以来,全市就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近2500场次。通过这些活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一些地区在测评中显示,中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已达到100%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三是阵地建设成效显著,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各级各类阵地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全市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目前已建成市级以上文明校园786所这些学校在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也得到加强。部分地区大力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有的地区建成数量已超过60所,覆盖率达到130%,有效解决了农村孩子课外活动场所匮乏的问题。此外,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初步构建,全市880所中小学的家长委员会建成率达到100%,为形成教育合力奠定了组织基础。这些工作的成效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有地区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高达99.33%。
四是创新探索亮点纷呈,工作品牌逐步树立。在工作中,各地各部门不满足于常规动作,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贴近未成年人特点的新方法、新路径。涌现出了一批如“心灵交通网”等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案例,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表彰。这些典型经验的出现,标志着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日益凸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正视问题,清醒认识挑战与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照新时代的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破解。
第一,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发挥不充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当前家庭教育的短板效应日益凸显。一方面,部分家长自身教育理念落后,或重智轻德,或简单粗暴,或过度溺爱,不懂得如何科学育儿。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市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规模不容忽视。这些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有效陪伴和情感关怀,家庭教育功能严重缺失,容易引发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等一系列问题。家庭教育的薄弱,使得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成果大打折扣。
第二,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少数学校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有时较为单一,吸引力、感染力不强,未能完全实现从“知识灌输”向“价值引领”的转变。此外,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对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激励机制仍需加强,德育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