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永州市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蒋云鹏
广袤沃野育潇湘
——“十三五”永州市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蒋云鹏
深秋时节,行走在潇湘大地,荠菜田里鲜翠欲滴,采收繁忙,田园综合体的生态观光园内花海似锦,游人如织,高效农业大棚里的草莓苗绿意盎然,萌发着来年的希望。
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十三五”以及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永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永州市将产业和“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小康路。
双牌县五里牌镇黄泥坡村竹加工厂,当地村民正将新鲜苦竹加工成干苦竹。加工厂邓老板笑呵呵地说:“一吨新鲜苦竹可加工成0.65吨干苦竹,每年加工规模500余吨,产值100余万元,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必然举措。乡村的农业发展,大多是以粗放型为主,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土地、资金、技术作为支撑,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面对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乡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我市始终聚焦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强化科技支撑、人才支撑、营销支撑,把农业现代化搞上去,让人民群众从事农业的经济效益上得去。
我市以“两茶一柑一菜”和“一县一特”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六大强农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湖南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道县)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中心全国首批6个配送中心之一,累计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09个,居全省第一,年出口蔬菜占同期全省出口蔬菜总值的95%左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市高标准农田总面积276.06万亩,年粮食总产稳定在60亿斤以上。落实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规范禁养区划定,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恢复生猪产能。加快发展融合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1200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3家,双牌县茶林镇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江永县浦美村、勾蓝瑶村,双牌县桐子坳村,祁阳八尺村等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有星级乡村旅游区点163家,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年接待旅客量超过800万人次。
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质的改善
水泥道路贯村庄,青山绿水绕白墙。丹桂飘香的季节,走在零陵区菱角塘镇文雷村内,只觉往昔连片的残旧土房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悄然铺开的宜居宜游画卷。
文雷村的蝶变,是永州之野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永州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措施、尽锐出战,扎实实施以农村“厕所革命”“空心房”整治、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和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为重点的“一革命六行动”,努力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以前这里是闲置的土砖房,垃圾成堆,被拆除后建成了好看的小亭子、好玩的小公园,现在我每天都会到这里来走走看看,心情特别舒畅。”宁远县仁和镇冯石村的85岁村民黄文富在村口公园里的石径上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