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市县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站位不高
1.党委重视需要提升
2.调训工作还要加强
3.参训目的有待纯洁
(二)培训实效不强
1.教学方式有待丰富
2.教学内容有待加强
3.实践活动有待增加
(三)培训安排不周
1.调训缺乏针对性
2.课程缺乏多样性
3.学制缺乏规范性
(四)考核评价不实
1.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2.激励制度不够科学
3.学风建设不够扎实
二、推动市县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始终聚焦“1个重心”“3个模块”
1.始终聚焦“1个重心”
2.始终聚焦“3个模块”
(二)始终聚焦“多样性”“动态性”
1.始终聚焦“多样性”
2.始终聚焦“动态性”
(三)始终聚焦“引才”“育才”“爱才”
1.突出多渠道引才
2.突出多方位育才
3.突出多维度爱才
(四)始终聚焦“党建”“制度”“管理”
1.坚持党建引领
2.强化制度保障
3.注重过程管理
关于推进市县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3年3月,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创造性提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为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科学擘画了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蓝图。2023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对于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基固本,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省党校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全面了解全省市县党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省委关于全面提高全省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水平的意见》情况,通过书面调查、实地调研、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市县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认真分析。
一、当前市县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站位不高,重工作轻学习
1.党委重视需要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县党委对党校干部教育工作相较之前有了更多的重视,但对市县党校工作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如从政绩考核体系上来看,没有充分体现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重点体现在抓经济工作、抓业务工作上。有的基层党委抓学员调训、经费保障以及领导干部授课等工作要求,并未形成制度性规定,更多依靠地方党校负责同志主动汇报争取,并且由于党校系统自上而下督导评估缺乏像营商环境、生态保护等类似的有硬度、有执行力的考核督导,使得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一些人为主观性。
2.调训工作还要加强。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在调训干部时严格遵守了中央规定,在审核各地上报的受训名单时,有重复调训的坚决退回。但因工学矛盾,有些地方在审核派训名单时,主观上会导致漏训和重复受训的情况,市县党校的调训工作缺乏刚性约束力。如:基层有的重要岗位领导长期不能参训;有的领导参加培训却无法做到全脱产;一些工作任务相对轻或者年龄较大的干部经常被派往市县党校参加培训,成为“培训专业户”。
3.参训目的有待纯洁。大多数基层领导干部是本着来党校集中学习,全面提升个人能力来参训的,但也存在个别领导干部参加培训的目的不纯。如:有的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能力水平,而是认为当前各地党校硬件设施、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相对于在原单位繁忙的工作来说,在党校学习可以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有的干部认为在单位工作出错了还容易影响个人进步,相反党校学习的经历能为自身成长添光增色;个别干部甚至把来党校作为经营个人“小圈子”的途径,学习期间热衷于积累“同学”人脉、扩大朋友圈。
(二)培训实效不强,重理论轻实践
1.教学方式有待丰富。近年来,省委党校通过举办一年两期的全省党校系统专题师资培训班,开展一年一度的党校系统精品课比赛,指导帮助市县两级党校加大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力度,案例式教学、访谈式教学纷纷走进了市县党校课堂,红色现场教学模式也开发得如火如荼,如瑞金党校的红色现场教学走在全国前列。但市县党校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还是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开发使用互动式、研讨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新的教学方法,相对于讲授式教学要更艰辛,同时市县党校对新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在考核上没有区别,所以除非有政治任务,专职教师开发使用新的教学方式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2.教学内容有待加强。市县党校师资力量普遍不足,很多教员既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又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在推动教研资一体化上有心无力,从而导致了教学专题缺乏科研支撑,为了应付完成教学任务,习惯于“以会议解读会议”“以文件解读文件”。此外近年来,基层党校新招录了大量年轻教师,尽管他们学历水平普遍不低,但是专业知识储备、社会实践阅历、讲课艺术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教学内容的缺乏理论性、思想性、实践性、操作性,对学员的指导和启发不够。
3.实践活动有待增加。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发挥市县党校理论教育对学员开展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但市县党校外出实践活动偏少。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市县两级党校培训的主要方式集中在集中授课、理论辅导上,有的县级党校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还大量依靠远程教学和网络培训;第二,绝大部分县级党校主体班学制都没有超过一个月,学制都偏短,甚至很多县级党校都是短期轮训班;第三,相关部门要求进党校的课程内容多;第四,各地财政经费原因对干部外出作出限制性规定,导致党校在安排异地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研上做得不充分或者有所折扣,部分设区市党校主体班满足于在本市内开展现场教学,存在重复参观的现象。
(三)培训安排不周,重共性轻个性
1.调训缺乏针对性。组织调训是全省党校系统学员调训的主要方式,省委党校能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要求,做到点名调训。但党校和行政学院合并以来,党校学员和行政学院学员没有强调区别调训,一些市县党校除了所在班次名称有区别外,调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大同小异,学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得不到明显提升。
2.课程缺乏多样性。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干部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市县组织部门、市县党校等调训和培训单位,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水平的缺乏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干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目的无法实现,课程设置由组织部门、党校依据党校师资力量而确定,参训学员无法实现“菜单式点课”,特别是有些市县级党校缺乏足够的师资,课程设置大量依托外请教师。2022年,市县党校师资队伍总人数是1463人,其中博士学历2人,硕士学历372人,县级党校博士学历0人,存在高学历人才引入难的情况,外聘兼职的教师师资库人数达到了2479人。大多数县级党校参公人数比事业编教师人数多,专职教师人数远远达不到党校主体班培训任务需求。
3.学制缺乏规范性。由于基层干部工学矛盾突出,导致很多县级党校都无法做到常态化、制度化开班,班次设置存在随意性。根据对市县党校的书面调研发现,2022年,全省县级党校举办常规培训班756期,由于疫情等原因,一个月以上的主体班次仅93期,近30个县(区)没有举办一个月以上的主体班;2022年,全省县级党校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临时性地举办3至5天的专题研讨班或短训班共计924期。在全省县级党校中,常规主体班培训学制偏短,以专题研讨班代替常规主体班开展培训或以会代训现象较为普遍,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考核评价不实,重形式轻实效
1.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无论是组织人事部门还是党校,都没有建立科学、系统、有效的学员培训效果考核评价体系,仅满足于对学员出勤情况、笔记情况、心得体会情况的检查督查。有的党校虽然要求学员提供“两带来”或者撰写毕业论文,但是对“两带来”及论文的质量把关不严,只要提供了就行,学员学习只要请假没有超过17,基本都能顺利毕业。虽然有的市县党校组织了毕业测评,但是大都属于开卷测试或者全部为主观题,有流于形式的嫌疑。这些都导致了党校学员无法像国民教育的学生一样,因为有严格的考核而主动认真学习,培训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2.激励制度不够科学。大多数基层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没有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和干部的考核使用情况无法有机结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项要求,干部在规定期间要到党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培训,但学员在训期间的学习效果是否达标,无法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其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导致在执行上缺乏有力的制度和刚性约束的措施,学员积极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自然也就不足了。
3.学风建设不够扎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质量立校是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强调从严治校是党校办学的基本方针。近年来陆续有不少市县党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和中央党校、省委党校保持了一致。但也有一些县级党校甚至没有独立场所,没有学员楼,只能让学员回家住宿,做不到完全封闭式学习,也没有办法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学的要求。对学员考勤管理和学风建设不够有力,存在学员上课期间接听电话、手机入袋执行不严、培训期间离校回家、私下聚餐、学习研讨发言不认真等问题。
二、推动市县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解决制约市县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必须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进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力做到“四个始终聚焦”。
(一)始终聚焦“1个重心”“3个模块”,着力优化教学布局
1.始终聚焦“1个重心”,即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心。要紧紧围绕这个“重中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