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位全局
二、刀刃向内
三、系统谋划
(一)突出企业主体
(二)建强平台载体
(三)优化人才生态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激活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强调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其战略意图极其深远。这充分表明,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对于我们安民县而言,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下好创新“先手棋”,真正让创新成为引领安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部署,是基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和对时代大势的精准把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第一,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当今世界,科技实力正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产业“脱钩”,企图扼住我们发展的咽喉。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第二,创新驱动是转换发展动能的根本路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过去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模式已不可持续。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发展新动能,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行稳致远。
第三,科技创新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强大引擎。从智慧医疗到在线教育,从智能家居到便捷出行,科技创新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无论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是解决“一老一小”等民生难题,亦或是治理环境污染,都需要强大的科技作为支撑。科技创新带来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二、刀刃向内,精准查找安民县科技创新工作中的“症结”所在
近年来,我县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党中央的要求和发达地区的实践相比,我县的科技创新仍然是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之一,主要表现在“四个不”上。
一是创新主体“不活跃”。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我县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学研合作多停留在表面,企业“出题”、院所“解题”的协同创新模式尚未真正建立。
二是创新平台“不高端”。我县至今没有一家省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现有的少数创新平台能级不高,服务能力有限,难以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有力支撑。
三是创新人才“不富集”。我县地处内陆,经济体量小,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现有人才队伍也存在结构不优、能力不强等问题。创新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四是创新生态“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