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学习深度与实践运用层面
(二)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与决策能力层面
(三)责任落实与工作推进层面
(四)群众工作与宣传引导层面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偏差
(二)能力素质不足
(三)责任意识淡薄
(四)制度执行不力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
(二)加强统筹协调
(三)强化责任落实
(四)加强群众工作
镇党委班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要求,镇党委班子紧扣会议主题,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开展谈心谈话,认真查摆问题、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学习深度与实践运用层面。一是学习深度欠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学习多停留在表面,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仅满足于参加集中学习和阅读文件,未深入研读原著原文,对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理解不透彻。二是学用结合脱节。未能将理论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工作举措。在制定*镇生态环保工作计划和决策时,未充分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导致部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如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未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工作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主动学习意识淡薄。部分班子成员存在被动学习心态,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平时很少主动关注生态环保领域的最新政策和动态,仅在上级要求学习时才参与,对新政策、新要求掌握不及时,影响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二)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与决策能力层面。一是政治站位不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未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时,往往优先考虑经济利益,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的倾向。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不够严格,引进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潜在风险。二是统筹协调能力不足。在生态环保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协作不畅。例如,在处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时,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导致整治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佳。三是决策科学性不够。在生态环保决策过程中,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不足。部分决策未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导致决策难以落地实施。如在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时,未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选址不合理,导致设施建成后使用率不高。
(三)责任落实与工作推进层面。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对生态环保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不力,部分班子成员和部门对生态环保工作重视不够,责任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现象,导致一些生态环保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二是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在推进生态环保工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工作措施和方法,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缺乏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导致工作进展缓慢。如在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未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垃圾清理不及时、乱堆乱放现象仍然存在。三是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生态环保工作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指标不明确,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对生态环保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缺乏严格的问责机制,导致部分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
(四)群众工作与宣传引导层面。一是群众参与度不高。在生态环保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群众动员和参与机制,群众对生态环保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支持度不高。部分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存在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等不良行为,对生态环保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宣传引导不到位。对生态环保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宣传效果不佳。部分群众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环保政策和措施不理解、不支持。如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中,部分群众对改厕的好处认识不足,存在抵触情绪,导致改厕工作推进困难。三是矛盾化解能力不足。在生态环保工作中,涉及到群众利益的矛盾和问题较多。部分班子成员和干部缺乏有效的矛盾化解能力,在处理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时,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导致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偏差。部分班子成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重经济、轻生态”的思想误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