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
三、强化保障、凝聚合力
在XX县“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科学谋划和布局我县“十五五”时期的重大项目,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奠定坚实基础。刚才,县发改局和各乡镇、县直部门、国有企业分别汇报了项目谋划有关情况,与会同志也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县在新发展阶段中破解瓶颈、厚植优势、实现跨越的关键时期。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硬支撑”,谋划好、实施好一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项目,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关系到全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发展形势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宏观层面看,国家战略布局持续深化,政策导向更加精准,投资方向聚焦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低碳、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等领域,这为我们谋划项目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广阔空间。从区域竞争看,周边各县市都在摩拳擦掌,围绕“十五五”规划展开新一轮的“项目竞赛”,如果我们稍有迟疑、稍显松懈,就可能错失发展良机,拉大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从我县自身看,近年来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经济体量依然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202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8亿元,同比增长4.0%,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但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的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关键抓手在于项目。
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项目谋划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实干为要”的理念,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抓好项目谋划工作。要坚决克服思维惯性、路径依赖和畏难情绪,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开拓创新,真正做到谋深一层、看远一步、抢先一招,努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为XX县未来发展构筑起坚实的“四梁八柱”。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走深走实
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既要胸怀“国之大者”,又要立足“县之实情”,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确保谋划的项目既符合国家和省市战略导向,又切合XX县发展实际和未来需求。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坚持政策导向,在“对标对表”中提升项目谋划的精准度。政策是项目谋划的“生命线”。我们必须把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作为基本功。要紧盯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发布,逐条逐句研究分析,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要围绕国家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区域协调、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有针对性地谋划储备一批项目。比如,在产业发展上,要结合我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谋划一批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的好项目;在生态建设上,要立足我县生态优势,谋划一批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绿色发展的示范项目;在民生改善上,要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谋划一批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补短板项目。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常态化沟通对接,准确把握政策动向和资金投向,提前做好项目论证和前期工作,力争将更多事关我县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的规划“盘子”,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和资金支持。
第二,要坚持产业为基,在“转型升级”中构筑项目支撑的硬实力。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命脉,是项目谋划的主战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兴县、工业强县之路,加快构建具有XX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对我县现有的优势传统产业,不能简单抛弃,而要通过技术改造、数字赋能、管理创新等方式,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要谋划一批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延伸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要聚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我县实际,找准切入点,精心谋划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特别是要围绕数字经济这一新引擎,高水平规划建设XX县数字经济产业园,预计投资20亿元,着力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要敏锐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和项目储备,为未来发展抢占制高点、积蓄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