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一思想
二、直面问题
三、聚焦重点
在XX单位特种设备领域遍访遍查遍改专项行动暨电梯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特种设备领域遍访遍查遍改专项行动暨电梯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与会同志共同学习了安全生产的系列重要论述,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通报了近期安全检查情况,相关单位作了交流发言,检察院的同志就法律监督和违法后果进行了解读,会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明确了方向。下面,就如何抓好工作落实,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特种设备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特种设备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从全国范围看,特种设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全国特种设备总量已达2294.18万台,其中电梯数量超过1062.98万台。设备的迅猛增长,给安全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近年来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事故率稳中有降,但2024年全国依然报告事故132起,死亡114人。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和一个个家庭的破碎,警示着安全工作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
XX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特种设备保有量大、增长快、分布广,安全风险点多面广。电梯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特种设备,其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感与安全感。前期工作中,部分单位安全意识淡薄、主体责任悬空,设备超期未检、维保流于形式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如同埋藏在身边的“定时炸弹”,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摆在压倒性的位置来抓。开展遍访遍查遍改专项行动,抓好电梯安全隐患整治,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迫切需要,更是我们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各单位务必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二、直面问题,清醒研判当前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
成绩不说跑不掉,问题不找不得了。在肯定前期工作努力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特种设备安全领域,特别是电梯安全方面,依然存在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风险隐患突出,形势不容乐观。
第一,主体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检查发现,部分电梯使用单位对安全主体责任的认识停留在纸面,法人知责、管理层明责、一线员工尽责的责任链条没有拧紧。有的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照搬照抄,与自身实际严重脱节;有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能力不足,持证上岗人员缺位;有的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对电梯定期检验、按时维保等刚性要求打折扣、搞变通,甚至超期“带病”运行。这种主体责任虚化、弱化的现象,是滋生安全事故最根本的土壤。
第二,隐患排查整改的深度和精度有待提升。从近期排查情况看,一些隐患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同一个问题,这次检查指出了,下次复查依然存在。这反映出一些单位对隐患的排查满足于“有没有”,而不深究“为什么”“如何改”,没有做到标本兼治。对于一些隐蔽性较强的深层次隐患,如控制系统老化、制动性能下降等,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专业能力去发现和判断。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从发现、登记、整改、销号的全流程跟踪管理存在断点。
第三,协同共治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特种设备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使用单位、维保单位、检测单位、监管部门乃至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当前,部分环节之间仍然存在信息壁垒和协同障碍。检测单位出具的报告未能及时、完整地传递给使用单位和监管部门;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使用单位对维保和检测单位的约束力不强。这种“单打独斗”的局面,削弱了整体安全防线。此外,社会公众对电梯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不高,野蛮使用、不当操作等现象时有发生,也给电梯安全运行带来了额外风险。
第四,监管方式与新形势新要求存在差距。面对海量设备,传统的“人盯人、人防人”的监管模式已难以为继。智慧监管平台的应用虽然已经开始,但在数据覆盖率、实时监控指标、预警预测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何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的精准感知、智能研判和主动预警,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