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学习认识:全会精神是基层财务工作的"定盘星"
二、我的深刻反思:"一闪念"是财务人最大的敌人
三、我的切身体会:守底线需要"三个力"的支撑
四、我的整改决心:从小事小节做起
五、结语:做一颗讲政治的"螺丝钉"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初冬时节,XX镇党委组织我们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名在乡镇财务岗位上工作多年的普通会计,我抱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参加了这次学习。说实话,刚开始我以为这类高层次的全会精神离我很远,总觉得那是领导们该操心的大事。但几天下来,通过原原本本学原文、听专家辅导、看警示教育片,特别是反复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的深刻论述,我愈发感到全会精神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日常工作中那些不曾察觉的思想盲区,也让我对"小会计"这三个字背后的政治责任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我的学习认识:全会精神是基层财务工作的"定盘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成就,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新的部署。文件里那些关于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的论述,初看似乎是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细想却与我们乡镇财务工作息息相关。我们虽然只是基层的"账房先生",但每一笔资金的审核、每一张票据的把关、每一个数据的录入,实则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上级拨付的惠农补贴、项目资金,经过我们的手分配到千家万户、落实到具体项目,这当中若有丝毫偏差,损害的不仅是数字的准确性,更是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
学习过程中,有位领导讲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会计岗位不是技术岗,首先是政治岗。"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想法,总觉得会计就是记账算账,业务精通就行,政治学习差不多就可以了。这些年的工作实践,特别是看到那些因财务问题落马的干部案例,我才渐渐明白,会计的每一笔账务处理背后都站着政治原则。当我们面对不合规的票据时,是坚持原则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领导催着加快拨付进度时,是严格按程序办事还是图省事走捷径,这些看似业务问题的选择,本质上是政治立场的检验。全会精神强调的"制度执行力",落到我们身上,就是要让财经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而不是写在纸上的空文。
二、我的深刻反思:"一闪念"是财务人最大的敌人
参考材料中关于"一闪念"的剖析,字字句句敲在我的心坎上。乡镇会计工作,每天与数字打交道,看似清静,实则面临的考验并不比其他岗位少。我认真反思了自己近年来的工作状态,发现那些危险的思想苗头,确实常在一瞬间悄然滋生。
记得去年冬天,镇上有个工程项目急着验收付款,施工单位负责人拿着一叠发票来找我,其中夹杂着几张连号且日期相近的加油票。说实话,当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第一反应是这不符合常理。可对方解释得振振有词,说工期紧、车辆跑得多,加上一句"领导催得急,麻烦快点审"。就在那一刹那,我心里闪过一丝犹豫:要不要较真?会不会耽误事?领导会不会觉得我死板?所幸的是,最终我还是硬着头皮退回了那些票据,要求对方提供合理解释和补充证明。事后证明,那确实是虚列的成本。这件事让我后怕,如果当时那个"一闪念"占了上风,如果我把制度当成了可以打折扣的橡皮筋,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种"一闪念"其实很普遍。有时同事们报销差旅费,票据粘贴稍有不规范,我心里会想"都是熟人,算了吧";有时月底对账发现小额差异,第一反应不是逐笔核查,而是想着"下个月调一调就平了"。这些念头看似微小,实则是在考验我对纪律的敬畏之心。材料里讲得好,"闪"出的是为己、利私之念。我扪心自问,这些"一闪念"背后,是不是也藏着怕得罪人的私心、图省事的惰性?是不是在潜意识里把原则当成了可以权衡的筹码?
更可怕的,是面对利益诱惑时的"一闪念"。虽然我们乡镇会计接触的资金量不算巨大,但常年经办各种补贴发放、项目拨付,找过来说情的人、想打擦边球的情况也时有耳闻。去年有位老同学打电话给我,说他的亲戚想申请一笔产业扶持资金,暗示如果"操作"得当,事成之后必有感谢。当时电话这头,我脑子里确实闪过一丝念头:都是熟人,能不能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处理?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我警觉地压了下去。我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灵活"就是给自己找借口,所谓的"熟人"就是围猎的突破口。今天在这件事上"灵活"了,明天就会有更大的诱惑等着你,防线一旦撕开口子,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三、我的切身体会:守底线需要"三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