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政治站位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强化使命担当
XX镇保密警示教育培训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组织召开全镇保密警示教育培训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落实上级关于保密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通过警示教育,进一步提升全镇机关干部的保密意识和防范能力,切实筑牢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基层防线。在新征程上,保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其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必须清醒认识到,保密工作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下面,我结合XX镇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提升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保密工作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生命线。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保密工作的战场从物理空间延伸至网络空间,斗争形势更加尖锐复杂。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做好保密工作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政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保密工作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各个领域。我们XX镇虽然是基层单位,但处于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我们手中处理的信息,可能涉及发展规划、项目布局、社会稳定、人事任免等方方面面,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就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干扰正常工作秩序,损害党委政府公信力,甚至对全镇、全县的发展大局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保密工作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把保密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推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将保密纪律作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来严格遵守。
其次,做好保密工作是适应新形势新挑战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日趋激烈。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空前提升,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的边界时有交叉,泄密风险点显著增多。一些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渗透、策反、窃密的活动更加隐蔽和多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绝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尤其是要彻底摒弃“基层无密可保”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是极其危险的,它会导致我们在思想上放松警惕,在行动上松懈懈怠,最终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事实上,基层单位并非真空地带,我们日常起草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处理的数据,很多都属于内部敏感信息,同样具有保密价值。比如,一个项目的投资意向、一项社会矛盾的调解方案、一份人事任免的初步名单,在正式公开前都属于敏感信息,泄露了就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猜测和波动。我们必须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最后,做好保密工作是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XX镇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任务艰巨繁重。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是推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保密防线不牢,出现重大泄密事件,不仅会耗费我们大量的行政资源去应对和补救,更会严重损害我们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动摇我们发展的根基。只有把保密工作做扎实、做到位,才能确保我们的决策意图能够顺利贯彻,确保我们的发展战略能够稳步实施,确保我们的建设成果能够得到巩固。因此,全镇上下要将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把保密管理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以高水平的保密工作为全镇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风险隐患
近年来,通过持续努力,我镇的保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干部的保密意识有了一定提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严格要求,对照日益严峻复杂的保密形势,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在此,我结合近期通报的一些典型案例和我们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重点谈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保密“弦”时松时紧。这是最大的隐患。一些同志总觉得泄密是“故事”而不是“事故”,离自己很遥远。比如,有的同志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处理、存储敏感信息,认为只要不上网就没事;有的同志在微信、QQ等社交媒体上谈论工作,甚至将带有“内部”字样的文件截图发到工作群,美其名曰提高效率,实则将信息置于风险之中;还有的同志参加完涉密会议后,将会议材料随意丢弃,或带回家中处理。这些行为的根源,就是对保密工作的严肃性认识不足,缺乏底线思维。近期通报的案例中,就有某单位干部将在办公室拍摄的工作部署文件发到家庭微信群,导致文件被大量转发传播,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这个教训极其深刻,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第二,制度执行不严格,管理“墙”存有漏洞。我们有相关的保密制度,但关键在于执行。一是在涉密载体管理上,全流程管控尚未完全形成闭环。文件从起草、流转、归档到销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造成泄密。比如,涉密文件的登记、编号不规范,导致去向不明;涉密U盘、移动硬盘管理混乱,违规交叉使用;废旧涉密载体销毁不及时、不彻底,存在被恢复利用的风险。二是在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