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作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二)
(三)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学习先导课
2025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我们党第一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条例》标志着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一)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作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不同历史时期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构建起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框架。
建国初期:初步建立制度基础
1
1951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对党内理论教育从制度上进行规定。
同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等文件,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教育法规化。
2
1957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部《关于设立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报告》,要求在高校和党校设立社会主义教育课程。
改革开放时期:在拨乱反正中逐步走向规范化
1
1980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部《关于三中全会以来的宣传工作向中央的汇报提纲》的通知,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作用。
2
1983年,由中共中央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这是党中央批转的第一个系统阐述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3
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4
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5
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认识深化。
6
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
7
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全党全社会的重要任务,要求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进入新时代:制度体系加速完善
1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2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3
2023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明确提出制定《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
4
202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
回顾这些文件,可以看出我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一以贯之,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地位不断提升:从“生命线”到“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其战略性意义日益凸显。
二是制度更加健全:逐步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大格局和责任体系。
三是内容日益丰富:从早期的理论教育和政治学习,逐步扩展到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公民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等多个维度。
四是方式持续创新:愈发注重分类指导、潜移默化、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并特别强调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二)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力度空前。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制定了多个五年规划纲要,并进行了多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集中清理,以维护制度的协调统一。
党内法规体系,是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以部委党内法规、地方党内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当前党内法规体系按照“规范主体、规范行为、规范监督”相统筹协调的原则,形成“1+4”的基本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