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市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6
3.市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12
4.市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22
5.市体育局2024年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总结34
6.市体育局2024年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总结37
一、高度重视
二、认真办理
三、狠抓落实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突出党建引领
二、突出借势借力、破解难题
三、坚持为国争光、增强硬实力
四、着力优商环境、融合发展
五、提升体育服务和治理水平
一、聚焦利民惠民
二、聚焦强项强基
三、聚焦添光添彩
四、聚焦增量增效
(一)强化以人为本
(二)强化人才培养
(三)强化融合发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二)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三)体育产业持续高质量增长
(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扎实成效
(五)持续守好守牢“一排底线”
二、2025年工作打算
(一)持续优化群众体育建设
(二)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三)持续深化赛事品牌建设
(四)推动“体育+”融合发展模式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严格办理程序
(三)加强沟通调研
三、办理效果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规范办理程序
(三)加强沟通调研
三、办理效果
四、下步打算
市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汇编(6篇)
目录
1.
市体育局2024年度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总结 2
市体育局2024年度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总结
在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市体育局共受理有关体育工作的提案8件(其中:主办4件、协办4件)。目前,我局牵头承办的政协提案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围绕提案办结率100%,措施落实率100%,委员满意率100%“三个百分百”的目标,我局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我局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督查办理进度和落实情况。对受理的8件提案详细归类、及时登记,局长办公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发了《2024年市体育局承办政协委员提案分工表》,针对每件提案反映的问题,认真研究,深入分析,明确了每件提案办理的责任领导、责任科室,提出了初步办理意见,及时分解到相关领导和科室予以落实。局办公室对提案办理工作进行综合调度,确保了办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认真办理,不走过场
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对事业发展负责、对委员负责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基层,认真调研,在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认真拟定了答复意见,所有答复意见都做到了有情况、有措施、有成效、有打算,把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作为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截止目前,我局牵头承办的4件提案已全部办结,并进行了面复。对于协办的4件提案,积极主动与主办单位进行联系、沟通,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将有关答复意见报送主办部门,并配合做好面复工作。所有办结、面复的提案均按要求及时上报。
三、狠抓落实,确保实效
工作中,把提案办理的过程作为深入调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围绕提案办结率100%,措施落实率100%,委员满意率100%“三个百分百”的目标,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提高提案的办理水平和质量,确保提案“件件有落实”。
针对孙云珍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建议》,提案从全民健身运动的宣传引导、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民健身指导力量、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五个方面指出了我市全民健身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就如何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为提升办理效果,我局先是和委员取得联系,听取委员的建议,而后向委员详细汇报了我市全民健身工作方面的情况及下一步打算,继续深入开展好健身宣传、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健身活动、健身组织“五大提升行动”,持续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
针对XX委员提出的《关于社区体育设施的体质监测的建议》,从基础设施建设、健身指导服务、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健身意识、体育组织发展等方面指出了我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面临的短板和挑战,并就如何推动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我们向委员详细说明了我市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打算,市体育局将以办好“提升市民运动健身服务能力”民生实事为抓手,深入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推动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针对王汝涛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桨板运动”项目在我市落地的建议》,我们多次委员沟通,向委员详细分析了我市桨板运动的发展情况。说明了促进桨板运动发展采取的措施,一是成立XX区桨板运动协会,规范指引行业发展;二是赋能产业创新,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叶芬委员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垂钓产业 提振文旅经济的提案》,我们向委员介绍了我市垂钓运动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垂钓运动发展的举措,并列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一是开展专题调研;二是研究制定支持措施,三是加强宣传引导。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重视办理工作。政协提案集中反映了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作为承办单位,我局在认真答复的同时,将积极采纳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汲取提案中的好建议、好意见,汇聚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动我市体育事业发展。
二是着力规范办理流程。我局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承办责任制”和“跟踪服务制”,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上为办理答复提供更好的保障。对已解决或列入计划解决的问题予以跟踪问效,确保承诺的事项落到实处,并及时向委员反馈办理结果。积极探索提案办理内在规律,注重借鉴兄弟单位经验做法,不断提升我局提案办理质量。
三是提高办理实效。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是我局每年开展的常规性工作,但是每年的提案会有不同的内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我局将因件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当前发展的新方式,与委员面对面地研究商讨,使提案的办理结果落到实处,发挥实实在在的效果。
市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市体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体育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局综合工作和单项工作在省级及以上会议上典型发言6次,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突出党建引领,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的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组织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10次,党组书记专题党课3次,体育大讲堂7次,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信念坚定、忠诚担当,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读书班研讨学、专业辅导学、干部带头学、党员自主学等方式,全面系统学、逐字逐句读、逐章逐条悟,准确把握《条例》的内涵要义和时间要求;运用违纪违法干部警示录、忏悔录、警示教育片,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感染力,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以严明的纪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持续开展“四风”纠治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好人主义”“酒杯中的奢靡之风”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廉洁家风教育、廉政警示教育、节前廉政提醒等,强化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印发《关于推行“一网三联三争创”机关党建模式的实施方案》,持续打造“体坛先锋”党建品牌,“七一”前夕,“体坛先锋”党建品牌被评为“优秀机关党建品牌”,1名同志被市委评为“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体育总会办公室党支部被评为“淄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下联动、同题共答,持续巩固深化巡察整改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成了3个方面11个问题18个表现的整改落实,做到了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落实“能力素质提升年”行动,谋划实施提升干部“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干、项目能练”的各类活动和载体,打造了敢闯敢干、善作善成的专业化干部队伍,提振了“做极致、干精彩、争一流”的精气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紧盯重要时间、重要节点、重要领域开展意识形态风险排查,定期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存在风险,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管好用好各类宣传阵地,讲好淄博体育故事,传播体育正能量。
二、突出借势借力、破解难题,在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上取得明显成效。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困难、经费紧缺、群众对体育生活需求品质提高的新形势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攻坚克难、从容应对,充分体现体育系统干部职工在现代化体育强市建设中挺膺担当、奋发进取、争当先行的精神面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深做实。持续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行动,新建贴近社区、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场地136处,配置健身器材1547件,维护5184件,健身器材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79平方米,补助11个公共体育场馆持续开展免费低收费开放活动,服务健身群众120余万人次。牵头抓好“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体育提升行动项目建设,项目完成率达到80%,“乡村振兴体育示范镇、示范村”、“国球进社区进公园”项目全部完成。持续开展活力淄博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培育打造桓台“环马踏湖”轮滑马拉松、高青天鹅湖国际慢城马拉松、张店三人制篮球“争霸赛”等体育品牌赛事,实施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举办乡村体育“五赛”等乡村体育赛事活动3000余场,截止到目前,共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各级各类赛事活动1.39万余场,参与人数159.17万人次。持续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作用,开展全民健身志愿宣讲、公益健身,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964人,国民体质监测4643人。积极开展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区)创建工作,淄川区、张店区在全省入围区县中位居第一梯队。
三、坚持为国争光、增强硬实力,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取得明显成效。全力做好巴黎奥运会淄博籍运动员服务保障工作,我市5名运动员参加巴黎奥运会5个大项的比赛,获得3银4铜,居全省各地市奖牌数之首,打破1项奥运会纪录和2项亚洲纪录,创造我市运动员参赛奥运会获得奖牌最多的好成绩。全国以上大赛斩获佳绩,齐迎在2024年射击世界杯总决赛中获得男子多向飞碟冠军,马振昭获世界柔道大满贯赛-78公斤级冠军,李金恣在韩国江原道冬青奥会上夺得2金1银,张锦厚在2024年全国马拉松游泳锦标赛获得男子10公里团体冠军,王一淳在2024年全国游泳短池锦标赛中获得女子100米蝶泳冠军,王曦喆等运动员先后在游泳、柔道、田径、手球、橄榄球等全国比赛中夺冠。扎实做好26届省运会备战工作,印发《第二十六届省运会备战工作总体方案》,组织参加年度省锦标赛、冠军赛。切实抓好反兴奋剂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体育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召开全市反兴奋剂工作会议,构建反兴奋剂工作长效机制。配合市教育局成功举办淄博市第十八中学生运动会。全面启动体育名师建设工作,首批认定2所“体育名教练工作室”。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6所单位被评为山东省五星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持续丰富青少年赛事供给,组织开展全市青少年体育比赛42项,举办“奔跑吧˙少年”青少年儿童主题健身活动905项,共计65.9万余人次参与。承办2024年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
四、着力优商环境、融合发展,体育产业在提质增效上取得明显成效。结合五经普,完成体育产业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和体育场地统计工作,上报体育产业企业3411家。坚持系统观念和链式思维,聚焦体文旅商农卫融合,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举办“沿黄”航空运动、“沿齐长城”定向、越野运动联赛等“好运山东”赛事活动,推动“四沿”赛事体系建设,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主题赛事,举办承办2024年全国技巧个人能力测试、2024年全国U17国际式摔跤锦标赛等国家级、省级以上赛事85项,充分释放赛事地乘数效应、融合效应和带动效应,拉动扩大体育消费。世纪联合、一诺威分别获评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博山区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齐文化博物院获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联合卫健委组建体卫融合专家库,联合山东省轻工职业学院举办第四届体育文创大赛。体育彩票完成14亿元。
五、提升体育服务和治理水平,稳步推进体育文化、依法治体和体育安全。加强体育文化培育、传播和推广,文化建设持续加强。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体育法治宣传教育。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在全省率先实现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电子证书发放。完善赛事政策与安全监管服务机制,推动“放管服”工作取得实效,规范高危险项目审批,实现流程再造。坚持守牢安全底线,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全面加强赛事活动、体育场馆、高危项目、枪弹管理等领域安全监管,切实抓好体育领域安全生产风险防范,体育行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为财政困难,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群众性赛事活动举办参赛、青少年赛事活动举办、参赛等方面存在困难、受到制约;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城乡分布不均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还有待提升;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优,尖子运动员与先进地市相比厚度不足;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体育服务业占比较低,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不断加以改进和解决。
市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体育局紧扣全年工作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指标,推动“体惠南通”建设更好地融入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体育强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聚焦利民惠民,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加速融合
一是科学编制全民健身规划。深入贯彻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出台《南通市关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印发《南通市关于新建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的工作方案》,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体系水平和能级。编制《南通市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科学合理推进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二是有力有序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市本级今年投资近300余万元,建设校西路体育公园、天通路体育公园等项目。全市共完成海安市云水园、如皋市郭李社区农民公园、如皋市搬东社区健身广场、启东市河长制体育公园等新建和改扩建体育公园(广场)4个。全市共建设海安市云水园健身步道、如皋市龙游河西侧带状公园健身步道、如东县玉带公园健身步道、启东市环城绿道健身步道等超38公里健身步道,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实事任务。全市累计更新和新增全民健身器材3000余件,为城乡健身设施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社区活动室建设和公园绿地健身设施配套提供了必要保障,持续推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同时,强化全民健身设施管护工作,全市全民健身设施入库率100%,设施完好率达95%,不断提高我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三是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嘉年华活动,举办元旦千人迎新跑、春节“红红火火过大年”体育嘉年华系列活动、“欢欢喜喜闹元宵”社区运动会暨新春广场舞大赛、妇女节登山活动、濠河国际龙舟邀请赛、国庆节国标舞大赛等。联合机关工委联合举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机关羽毛球赛和机关乒乓球赛等赛事,联合妇联举办亲子运动会。全市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近1000场次,参与人群达数万人,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积极组队参加江苏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我市代表团共获得19个第一名、21个第二名和20个第三名,南通代表团被省体育局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
四是强化体育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推荐海门区人民医院获评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实现了我市省级中心零的突破。与南通市中医院进行合作,争创2025年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全年全市共开展免费国民体质监测29742人,其中市区16742人,自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51.6%,国民体质达标率95.51%,全年共举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6期。各县(市、区)体育部门开班23期,共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399人。南通市木兰运动协会《全民健身—木兰舞蹁跹》和海安市健身体育志愿服务队《体育大超市健康海安行》获评国家体育总局2024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不断提升健身科普公益服务水平,举办8场(次)公益讲座和活动,为近2000名学生和市民送上科学健身服务;累计在《江海晚报》“健康周刊·健身”上发表30篇科学健身科普文章,其中有21篇文章被《学习强国》南通地方平台转载。
五是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正式成立我市市属体育社团党委,组织和指导市体育类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出台《南通市市属体育类社会组织年度工作评估》办法,推动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各级体育类社会组织达到620家,各级社会体育组织3A及以上体育类社会组织已超80家。指导市老年大学木兰健身俱乐部等11个健身团队成功入选江苏省优秀民间健身团队,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二、聚焦强项强基,推动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一是重大体育赛事为国争光。2024年我市新增2人次世界冠军,其中石宇奇再夺汤姆斯杯羽毛球锦标赛冠军,杨华勇夺第78届IFBB世界健身健美锦标赛。截止目前,南通籍世界冠军人数突破31人。巴黎奥运会上,许诺获击剑女子团体第四、吴梦洁助力中国女排获第五、石宇奇获羽毛球男子单打第五名。严旭、周明利获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武汉青山站和天津站冠军;郭中楠获世界U17女排锦标赛冠军;唐境霞获亚洲U18排球锦标赛冠军和亚洲东区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王浩瑞获亚洲U17摔跤锦标赛冠军;赵家悦获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男子游泳项目3项冠军。
二是后备人才培养可圈可点。国家体育总局高志丹局长批示“进一步加强南通儿体校建设”,与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达成共识,积极创建“奥运梯队建设重点城市”。我市受省体育局表彰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奖”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贡献奖”。成立体教联盟,加强市县两级体校建设,先后召开4次体教联盟工作会议,与9所基层小学签订合作选材协议,与3所少体校联办共建。加强体幼共建,拓宽选材渠道。市儿体校与崇川区16家幼儿园签订体幼共建协议,开展送教和送器材进园等活动。《江苏体育工作情况》重点推介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功经验。在全国赛场上,共有25名南通健儿勇夺27枚全国大赛金牌。2024年省锦标赛上,我市共获得74.5枚金牌、62枚银牌、87枚铜牌,其中跳水、蹦床、田径、帆船、网球等6个项目单项全省排名前三。
三是民生实事项目全面推进。成立市“一校一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召开篮排、乒羽、足球、武术项目4次全市“一校一品”现场会。举办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8次培训班,为全市217所小学1700余名体育教师开展技能培训。选派优秀武术教练员进校园,为全市45所6万名小学生开展武术技能培训。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暨“5621”工作现场会在南通举行,全省体育部门考察观摩我市“一校一品”学校体育品牌建设。新华社、中国教育报、江苏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聚焦添光添彩,推动体育赛事品牌提档升级
一是引入高端体育赛事。积极引入高水平、高规格体育赛事,今年以来我市举办承办了第五届世界围棋公开赛、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第一届中国东盟武术大赛、第十二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排球冠军赛、全国中学生生排球联赛、全国青年蹼泳锦标赛、全国击剑公开赛等50多项次国际国内有影响力赛事,提升城市知名度,吸引各地体育迷来通。
二是打造特色品牌赛事。南通马拉松赛吸引25000人参赛,其中有近7500名外地选手。长三角濠河龙舟邀请赛共有来自苏、沪、浙、皖16支队伍,组织了无人机灯光秀、体育嘉年华、千人广场舞大赛以及近200个摊位的游乐购展销等。两项赛事累计观众28.8万人,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批示表扬。成功举办了中超联赛支云主场比赛、中乙珂缔缘主场比赛、CBA联赛、TKF国际综合格斗赛等品牌赛事活动。新华日报专题报道南通比肩北上广一线城市,同时拥有中超球队和CBA联赛。
三是放大赛事经济效应。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的带动效应,结合“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释放赛事经济活力,聚集人气、拉动消费。不断优化赛事活动实施方案,成功举办各类省级以上大型赛事活动超100场(项)次,其中,南通马拉松赛估算产生餐饮经济效益3089.6万元、住宿经济效益999万元、旅游经济效益75.1万元,共计4157.7万元。综合测算,通马拉动市区消费及周边商业近亿元。各类赛事有力地拉动吃、住、游、购、娱等领域消费,塑造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能级、拉动了经济发展,体育赛事的流量已变成消费的“能量”和经济的“增量”。中国体育报对“南通体育赛事激发城市经济动能”进行专题报道。
四、聚焦增量增效,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提速扩能
一是加大体育企业服务力度。2024年度指导我市2家体育企业申请了省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奖补资金,组织全市80多家体育企业参加中国体博会。如皋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通龙信体育世界等2家入选江苏省第七批体育服务综合体。如东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入选江苏省体旅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全市体育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幅22%。
二是推动体彩销售持续攀高。通过加大体彩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创新工作方法,截至10月底,我市体彩销售已达21.41亿元,同比增长超12.31%,为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落实体育单用途预付卡资金监管。为进一步规范我市体育预付卡资金监管工作,先后4次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并通过各大媒体进行了持续广泛宣传,消费者对监管备案单位的投诉率显著下降。目前南通城区已经有71家健身场馆及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加入预付卡资金监管服务平台。通过市12345平台数据对比,与上年同期相比,体育消费领域投诉率下降近40%,回复满意率达99%。预付卡资金监管服务平台得到了消费者、商家、行业主管部门等各界的一致认同,此案例已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法治案例选编》录用。
四是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工作质效。加大依法行政工作力度,不断推进行政执法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全年共完成近200场次执法检查,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4件,回访复查14次,回访整改率100%。配合省局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全市抽查共18家,整改完成率100%。市级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共81家,均能按规定时间完成,检查结果回填率达100%,整改率100%。截止目前,12345在线平台及市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事件处理401件,完成391件,满意率达99%。
2025年工作安排
(一)强化以人为本,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做好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在市区新建30片市民健身球场,在全市建设400张乒乓球桌,新增或更新健身器材1500件。做好体育公园改扩建、健身步道建设和儿童游乐设施等其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省考评指标)稳步提升。继续做好室外健身器材管护工作,建立巡查机制,确保群众健身安全。
二是举办高质量的群众体育赛事。积极申办国家和省的大型赛事活动,办好2025年“行走大运河”全国全民健身健步走全国主会场活动,结合元旦、春节、国庆、中秋、重阳等节日,举办红红火火过大年、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纪念毛主席题词和社区运动会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三大球、三小球、空竹、拔河和体育摄影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
三是推进体医融合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鼓励各县(市、区)卫健部门和体育部门争创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帮助指导海门区人民医院开展慢病预防和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持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鼓励各相关体育社会组织主动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指导有特色的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国家和省的优秀案例评选。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管理,做好健身气功相关工作。
(二)强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一是加大奥运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协调沟通,积极创建“奥运梯队建设重点城市”。不断优化业余训练项目布局,推动精兵之路战略和备战省运会同步发力,着力提升跳水、游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