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田学军: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牢固纽带VIP免费

提纲:

一、加强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

二、XJP总shu记创造性提出的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

三、以“四个自信”

四、写好新剧本、当好新角色、做好中国方案

田学军: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牢固纽带

——学习XJPshu记人文交流思想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田学军

2017127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XJPshu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人文交流同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一道,确立为新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工作的三大支柱,是XJPshu记洞察国际大势、把握时代脉搏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在更高站位、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了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更多中国智慧、中国理念和中国倡议。

  XJPshu记关于人文交流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XJPshu记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通过“抓民心、倡理念、讲故事、促合作”进一步做好我们的工作,推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进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是正确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重大问题,着力破解“和平、发展、治理”三大赤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文明支撑的必然要求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民心是基础,抓住了民心,就抓住了一切。我们需要为民族复兴、人类进步、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夯实社会民意基础。XJPshu记在谈到对外交往工作时强调:“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并真诚希望:“让所有的人民免于饥寒的煎熬,让所有的家庭免于战火的威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和平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得民心的前提是“识民情、接地气”,这是以XJP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大鲜明特色。2017118日,XJPshu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围绕“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这个涉及全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近100多年来世界各国人民相继提出的三个方面最迫切的愿望、呼声和诉求:一是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二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独立。三是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XJPshu记多次把战争比喻为“魔鬼和梦魇”,把和平比喻为“空气和阳光”,强调“一切有良知、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制止战争、维护和平”。XJPshu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我们怎样才能有效破解和平、发展、治理这“三大赤字”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不同文明包容互鉴,为人民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这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牢固纽带。XJPshu记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如果说政治、经济、安全合作是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刚力,那么人文交流则是民众加强感情、沟通心灵的柔力。只有使两种力量交汇融通,才能更好推动各国以诚相待、相即相容。”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XJPshu记在国际上积极倡导加强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不同文明包容互鉴,说到底就是要通过文明交流、平等教育、科学普及,消除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偏见、仇视,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进而形成有效防止和反对战争、推动共同发展的强大力量。而这样的目标,最终指向的是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历史进程中持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如果说XJPshu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创造祖国美好未来而共同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那么,XJPshu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则是凝聚各国人民为解决和平、发展、治理这三大赤字而坦诚沟通、相向而行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我们要通过扎实有效的人文交流,推动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XJPshu记创造性提出的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蕴涵着人类社会未来方向的共同价值,是我们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互鉴,必须始终秉持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近年来,为了把中外友好的桥梁筑得更宽更牢,我们建立了中美、中俄、中英、中欧、中法、中印尼、中南非、中德等八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也日益深化,交流领域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妇女、青年、智库、新闻传媒、地方合作等各个方面,立体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人文交流的核心是文明交流。XJPshu记创造性提出并推动落实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是近年来我国中外人文交流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指针。XJPshu记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的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的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实践充分证明,文明交流互鉴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也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我们倡导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就是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而决不能唯我独尊、肆意贬低其他文明。XJPshu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人早就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决不能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的做法。如果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不舒服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进而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这样的企图注定了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不仅不会成功,而且会给世界文明带来深重灾难。历史和现实也告诉人们,只有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甚至相互攻击、相互贬损,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我们倡导尊重文明的平等性,就是要推动不同文明在“各美其美”的同时,能够自觉做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平视而不是俯视其他文明。当今世界有7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5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正如XJPshu记所指出的,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换句话说,世界上的每一种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时,既要自觉珍惜和维护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又要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的国家和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与精华。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平等和尊重是文明相处之道,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要想真正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就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反之,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感悟这种文明的光芒,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

  ——我们倡导尊重文明的包容性,就是要以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在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中不断为各种文明注入蓬勃生命力。当今世界,是一个由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组成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可以说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我们倡导尊重文明的包容性,就是主张在对外交往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价值信仰等方面的选择,推动不同文明共同发展进步,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福祉。XJPshu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俗话说得好:“合则强,孤则弱。”“独行快,众行远。”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开创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关系新模式:在对外交往中,如果能够与对方志同道合,这是最好的方式;反之,能够与对方求同存异,这也是不错的结果。XJPshu记说过:“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伙伴意味着一个好汉三个帮,一起做好事、做大事。”换句话说,“朋友多了,路才好走。”只要我们秉持这样的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我们要努力推动不同文明在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基础上实现交流互鉴。正如XJPshu记指出的,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我们要牢记“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文明在内的人类文明永葆生机和活力。

  应当看到,在五千年未曾间断的文明史上,中华文明不断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获得丰富营养,同时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近代以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同时,XJPshu记也提到在加强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中国将始终做一个虚心学习的国家。他说,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需要面对和破解的发展难题依然很多,任重而道远。中国人民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但不会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而是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开放包容心态虚心倾听世界的声音。

  XJPshu记还提到了中国古人关于“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观点,强调指出,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我理解,XJPshu记这段重要论述,正是我们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在世界范围内倡导尊重和推动落实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切实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以“四个自信”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扩大国际话语权,让中国思想、文化和价值体系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高度认同,是我们完善中外人文交流布局、改革各领域人文交流内容形式需要正确把握的要义 

  中国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与世界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中国道路”获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中国威胁论”“中国搭便车论”等奇谈怪论也时有发生。这其中也许有认知上的误读,但不排除少数人根深蒂固的偏见甚至恶意诋毁。XJPshu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我们在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促进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的各项工作中,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需要增强国家软实力,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讲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性。XJPshu记在党的十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田学军: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牢固纽带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