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成情况
二、主要措施
(一)筑牢政策保障
(二)巩固工作成效
(三)拓展服务内涵
(四)以宣传促发展
(五)多层面认可
三、特色亮点
(一)创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模式
(二)提升残疾预防工作实效
(三)实施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服务
(四)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星级评定
(五)聚焦残疾人服务领域深化与沪对口合作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市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特色亮点和下步工作计划汇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残联统一部署,市残联紧紧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目标,健全残疾预防、康复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通过强化宣传力度,巩固、创新服务模式,加大日常走访、督导力度,在着力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的同时,推进各项工作进展,残疾人各项康复服务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全年工作提前超额完成。现将我市全年各项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截止XX月X日,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已救助XX人,打卡发放资金XX万元,完成率XX%;完成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项目XX人,完成率XX%;残疾儿童假肢和矫形器适配XX人,完成率XX%;儿童辅助器具适配XX人,完成率XX%;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XX人,服务率100%,辅具适配服务XX人,服务率100%。
二、主要措施
(一)筑牢政策保障
一是推动残疾预防行动计划(XX-XX)贯彻落实。XX年X月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XX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XX-XX年)》,26项主要指标有13项指标在省级基础上进行提标,最大提标幅度达20%。今年我市以《行动计划》为着力点,促进全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全面铺开,截至X月X日,各县区全面出台本地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明确目标,力争到XX年,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残疾预防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全民残疾预防意识明显提升,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得到有效防控,残疾康复服务状况持续改善,残疾预防主要指标处于发展水平程度相当地级市前列。二是不断完善辅助器具补贴制度。自XX年起,我市积极探索辅具补贴制度,一方面,利用民政部门租赁服务政策和资金补助,确定47种可租赁的残疾儿童辅助器具,满足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需求;另一方面,采取由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进行辅具适配评估的方式,简化申报流程,实现残疾儿童辅助器具适配不受厂家限制、不受种类限制、自由选择、凭票报销。XX年我市正式出台了《XX市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实施办法》,并于XX年修订完善,确定了辅具补贴种类为124种,对困难残疾人群申请辅具,价格在补贴标准内给予全额补贴,普通残疾人群最高补贴限额1000元。三是精心编制全年工作计划。印发《关于做好XX年全市残疾人康复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重点工作任务,提出重点工作要求,把稳全年工作方向,确保全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率达标。及时出台《XX市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实施办法》,细化指标分解,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设定了明确量化的绩效目标及完成任务标准,实施科学合理的项目筛查、申报、审批程序,多措并举,全方位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落实。
(二)巩固工作成效
一是规范审批程序。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专职委员工作力量,全面开展项目救助需求调查,精准掌握底数,规范做好年审工作,将上年度符合救助条件人员,及时纳入项目救助范围,对不符合相关救助条件的及时履行书面告知义务。二是配套资金投入。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市级扩面救助3089名精神残疾人,投入资金247.12万元;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市级配套投入资金299.52万元;困难精神残疾人住院补助项目,市级安排资金80万元;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项目,市级投入398.34万元;康复工作绩效考评资金投入6.5万元;社会捐赠资金投入约7万元。市本级合计投入1038.48万元。三是推进工作进展。根据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进度安排表,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制定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指导县区把握工作完成时间节点,按时推进工作进程,每月末报送项目实施进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确保全年项目工作圆满完成。四是深入督查回访。采取按比例随机抽查形式,对1739名受益人进行电话回访。根据残疾儿童康复分布情况,随机选取外市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开展实名制核查。组织卫生、教育、民政、消防、市场监督等部门开展综合督查。联合市委督查办,围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落实、日常监管、康复服务内容等情况开展督查。通过全面开展督查回访,进一步了解项目受益人救助情况,查找不足、落实整改,确保把好事办好,把工作做实做细。五是强化技能培训。积极参加省残联各类康复业务培训,选派相关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省级进修,联合市卫健委,举办“十四五”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暨惠残民生工程培训班(第二期),组织做好市级残疾人康复规范化培训工作。旨在通过培训,全面强化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
(三)拓展服务内涵
落实国家级试点工作,着力推动全市残疾人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三项国家试点工作,强力打造“XX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XX经验”。一是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点工作。XX年XX县被确定为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点,XX年XX市全面推开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其他县区共选择14个乡镇作为残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点,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更加丰富,签约率明显提高。相关工作经验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工作交流期刊第85期刊登。二是残疾人“康复之家”建设试点工作。XX年XX县在5个乡镇开展残疾人“康复之家”建设试点工作,XX年我市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其他县区新增7个残疾人“康复之家”建设场所试点,目前形成了政府主导、属地负责、部门联动推进,资源通用共享,服务融合一体的格局,使“康复之家”真正发挥服务残疾人的实际作用,得到残疾群众一致好评。三是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工作。确立服务承接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工作职责,拓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进一步强化家庭康复与机构康复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每年开展2次专家现场评估指导工作,及时优化完善儿童康复服务内容,规范落实各项服务工作,家长满意度100%。
(四)以宣传促发展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宣传。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以案为戒”警示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加快推进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体育生活。利用到单位帮扶村、结对社区、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点康复机构、就业培训基地、残疾人家庭等开展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志愿服务、走访调研等活动,开展“送理论进基层”理论宣讲活动,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注重特色宣传。与市广播电视台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与“爱在皋城”、“直播XX”和XX新周报三方联办,继续与市电视台《效能追踪》手语栏目等媒体平台合作,每周刊登残疾人事业新闻,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及优秀残疾人自强不息的风貌。与《安徽商报》达成合作,创办《陶音》残联工作简报,宣传党的惠残政策、工作动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三是聚焦主题活动宣传。开展“世界孤独症日”宣传,精选城区16条公交路线,使用200辆公交车,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以及孤独症等类型残疾儿童临床表现、发展和预防宣传,确保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帮助残疾儿童进一步改善症状,提高社会参与度。开展“爱耳日”宣传,邀请惠耳听力公司的验配师为特教学校听障学生们进行助听设备的调试与保养,同时向家长宣传护耳爱耳知识,进一步营造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