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三、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
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度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汽车产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任务。汽车企业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实践者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为建设科技强国、汽车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力量。
一、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建设汽车强国、抢占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制高点、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形成全球领先的优势。与此同时,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深刻重塑汽车产业生态,我国汽车产业在智能驾驶芯片、基础软件、关键材料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需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打造新优势,增强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抢占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关键之举。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信息技术、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产业面临系统性变革,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都前所未有。在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中,要赢得战略主动,关键要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产业竞争力,抢占发展先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现实需要。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涉及全球分工协作,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方向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更是全球产业合作的产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构、价值链重塑不断深化,汽车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部分国家对我国汽车产业打压升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安全稳定风险增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够不断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汽车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二、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要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聚焦国家战略,锚定战略目标,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以攻坚关键核心技术为使命,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统筹推动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融通创新。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汽车产业中的大型央国企、科技领军企业、国家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增强推动汽车产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作表率。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积极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在汽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突破。加强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研究,瞄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飞行汽车等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加大自主品牌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全球创新中心、全球造型中心、软件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基地,持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聚焦国家战略和发展需要,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当前,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比如,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芯片仍高度依赖国外企业。我国汽车企业应聚焦国家战略,融入国家总体部署,坚持“自研+共创”全栈可控模式,统筹自主创新、融合创新、跨界创新,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领域创新,集中力量和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活跃主体和重要推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作为市场的直接参与者,是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连接点,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才能更好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汽车企业应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优势,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建项目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进一步夯实专业核心技术、提高自主核心技术掌握能力。
三、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助力建设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