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站位
(一)维护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
(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认清形势
(一)思想根源:理想信念动摇
(二)制度根源:制度执行不力
(三)社会根源: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四)个人根源:权力观扭曲
三、强化举措
(一)加强教育宣传
(二)完善制度机制
(三)加大监督力度
(四)加强作风建设
四、担当作为
(一)强化责任落实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注重统筹结合
党课讲稿:坚守廉洁底线,共筑清风县域
同志们:
党的作风建设是关乎党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其中违规吃喝问题作为作风顽疾的典型代表,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这为我们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县委作为地方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推动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重任,更应深刻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严重性,以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工作,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违规吃喝整治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违规吃喝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党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的“大政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维护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违规吃喝行为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腐蚀党员干部的思想,削弱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本质上讲,违规吃喝是一种特权思想和享乐主义的表现,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背道而驰。开展专项整治,就是要坚决清除这些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违规吃喝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更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破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人民群众对违规吃喝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开展专项整治,就是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违规吃喝问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攻克的顽瘴痼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违规吃喝问题仍时有发生,隐形变异问题层出不穷。开展专项整治,就是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决防止违规吃喝问题反弹回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良好的政治生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违规吃喝问题容易滋生腐败,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专项整治,就是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二、认清形势,全面剖析违规吃喝问题根源
在充分认识违规吃喝整治意义后,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违规吃喝问题仍未得到彻底根治,必须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根源,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整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解决问题入手,深挖问题根源。”只有找准问题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整治工作的实效。
(一)思想根源: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将个人利益置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追求物质享受,贪图口腹之欲。他们忘记了党的宗旨,背离了初心使命,对违规吃喝行为缺乏应有的警惕和抵制。一是放松了理论学习。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缺乏深入理解和把握,导致思想滑坡,政治觉悟降低。二是淡化了党性修养。不注重党性锻炼,缺乏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敬畏,在利益诱惑面前,丧失了原则和底线。三是缺失了纪律意识。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置若罔闻,心存侥幸,认为违规吃喝是小事,不会被发现和查处。
(二)制度根源: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机制不完善。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关于公务接待、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执行不力、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为违规吃喝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是制度执行打折扣。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制度规定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没有真正将制度落到实处。在公务接待中,超标准、超范围接待,甚至弄虚作假、虚报冒领。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对违规吃喝行为的监督存在薄弱环节,监督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问责机制。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监督渠道不畅,导致违规吃喝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查处。三是制度漏洞存在。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一些制度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存在漏洞和空白,给违规吃喝行为留下了操作空间。
(三)社会根源: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圈子文化”作祟。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讲排场、比阔气、人情世故等,对党员干部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陷入违规吃喝的漩涡。同时,“圈子文化”盛行,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拉帮结派,通过吃喝来维系关系,谋取私利。一是受传统陋习影响。一些地方存在的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等传统陋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干部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对违规吃喝行为习以为常。二是被“人情”所困。在人际交往中,一些党员干部碍于情面,难以拒绝他人的吃喝邀请,认为拒绝就是不给面子,从而陷入违规吃喝的陷阱。三是“圈子文化”侵蚀。“圈子文化”以利益为纽带,破坏了正常的政治生态和人际关系。一些党员干部为了加入某个“圈子”,获取更多利益,不惜违规吃喝,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
(四)个人根源:权力观扭曲,自律意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权力观扭曲,将手中的权力视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接受宴请或组织吃喝活动。同时,他们自律意识不强,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一是权力滥用。一些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缺乏监督和制约,为所欲为,将公款吃喝当作一种待遇和特权,随意挥霍公共资源。二是自律缺失。一些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道德修养和纪律约束,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不能坚守廉洁底线,轻易被拉拢腐蚀。三是攀比心理作祟。看到身边的人违规吃喝没有受到查处,或者通过吃喝获取了利益,便产生攀比心理,认为自己也不能吃亏,从而跟风效仿。
三、强化举措,扎实推进违规吃喝专项整治
剖析违规吃喝问题根源后,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取得实效。习近平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