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认识违规吃喝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
(一)关乎党的形象与执政根基
(二)影响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三)关系农商银行自身发展
(四)是对员工的关爱与保护
二、深入剖析违规吃喝问题的常见表现与根源
(一)思想认识偏差
(二)制度执行不力
(三)利益驱动因素
(四)社交圈子影响
(五)监督管理漏洞
三、精准发力
(一)强化教育引导
(二)完善制度建设
(三)加强监督检查
(四)严肃执纪问责
四、加强自身建设
(一)持续加强思想建设
(二)不断完善长效机制
(三)大力弘扬优良作风
党课讲稿:坚守底线,筑牢防线,扎实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正是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举措。这不仅关乎党风廉政建设,更与我们农商银行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违规吃喝问题绝非小事小节,它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破坏金融行业的良好生态。对于我们农商银行而言,扎实推进此项整治工作,是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维护金融秩序的必然要求,更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
一、深刻认识违规吃喝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
(一)关乎党的形象与执政根基。党的形象是通过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具体行为展现出来的。违规吃喝这种行为,背离了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典型表现。党员干部一旦陷入违规吃喝的泥潭,就会在思想上放松警惕,逐渐丧失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进而在工作中出现各种违规违纪行为。这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形象,更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望和公信力。人民群众往往通过身边党员干部的行为来评判党,违规吃喝问题频发,会让群众对党产生失望情绪,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杜绝违规吃喝等不良行为,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影响金融行业健康发展。金融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健康有序运行至关重要。违规吃喝行为在金融行业中滋生,会严重破坏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在我们农商银行,一些人可能会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通过违规吃喝拉拢腐蚀银行工作人员,干扰正常的业务审批流程,导致信贷资源错配,增加金融风险。同时,这种不良风气还会在银行内部蔓延,侵蚀员工的思想,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长此以往,必将阻碍农商银行的稳健发展,损害广大客户的利益,甚至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稳定造成冲击。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为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三)关系农商银行自身发展。农商银行作为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承担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我们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客户信任。违规吃喝问题一旦发生,不仅会引发监管部门的关注和处罚,还会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农商银行的品牌形象,导致客户流失,业务受阻。相反,只有通过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加强内部管理,严肃纪律要求,才能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和职业操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农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将专项整治工作作为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契机,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四)是对员工的关爱与保护。从许多违规违纪案例来看,不少员工正是因为从一顿违规吃喝开始,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陷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违规吃喝看似是小事,但它往往是腐败问题的前奏。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我们及时向员工敲响警钟,让大家清楚认识到违规吃喝的严重后果,从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这既是对员工的严格要求,更是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希望每一位员工都能在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中工作和成长,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所以,我们要将专项整治工作与员工的教育管理相结合,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确保员工队伍的纯洁性和稳定性。
二、深入剖析违规吃喝问题的常见表现与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在我们农商银行系统,违规吃喝问题虽得到了一定遏制,但仍有个别现象存在。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常见表现与根源,对于我们精准施策、有效整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认识偏差。一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相关纪律要求缺乏深刻理解。部分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违规吃喝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将其视为工作中的“小节”,认为偶尔参加一次违规吃喝活动无关紧要,没有从政治高度和党性原则的角度去看待。二是受错误价值观影响,存在享乐主义思想。一些人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过程中,追求个人享受,将违规吃喝作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吃喝中寻求所谓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忽视了自身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三是对农商银行的使命和职责认识不清。部分员工没有牢记自己作为金融服务工作者的使命,忘记了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初心,将工作重心偏离到了与业务无关的吃喝应酬上,导致思想滑坡,行为失范。
(二)制度执行不力。一是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在一些情况下,农商银行对于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业务活动中的接待标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不够细致明确,存在模糊地带,给违规吃喝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二是制度执行缺乏严格监督。虽然我们有相应的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是否存在违规吃喝行为,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和核实。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存在处理不严格、不及时的情况,导致制度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三是存在制度执行的“人情化”现象。在个别地方,由于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干扰,对于一些违规吃喝行为,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处理,而是采取了姑息纵容的态度,使得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应有的约束作用。
(三)利益驱动因素。一是为获取个人私利。部分员工为了在职务晋升、业务审批等方面得到特殊关照,不惜通过违规吃喝的方式拉拢腐蚀上级领导或关键岗位人员,以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二是为了业务拓展走捷径。一些人错误地认为,通过吃喝应酬能够更快地与客户建立关系,获取业务资源,从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过度依赖吃喝等不正当手段,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三是为了维护小团体利益。在一些部门或分支机构中,存在小团体主义思想,为了维护本团体的利益,不惜违反规定,通过违规吃喝等方式进行利益输送,损害了农商银行的整体利益。
(四)社交圈子影响。一是不良社交圈子的诱惑。部分员工在工作之余,结交了一些不良社会人员,这些人经常组织吃喝活动,并邀请银行员工参加。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员工逐渐受到不良影响,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参与到违规吃喝活动中。二是社交场合的“面子”问题。在一些社交场合中,部分员工为了所谓的“面子”,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吃喝邀请,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大方”,主动组织违规吃喝活动,从而陷入了违规的泥潭。三是缺乏正确的社交引导。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对于员工的社交活动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教育,没有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导致员工在面对复杂的社交环境时,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五)监督管理漏洞。一是内部监督存在短板。农商银行内部的监督部门在监督工作中,可能存在监督范围不够全面、监督手段不够先进等问题,无法及时发现一些隐蔽的违规吃喝行为。同时,内部监督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不够紧密,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效果。二是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虽然我们接受来自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方面的外部监督,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外部监督机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可能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无法实现对银行日常经营活动的实时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渠道不够畅通,导致一些违规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举报。三是监督结果运用不充分。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吃喝问题,在处理结果的运用上不够到位,没有充分发挥警示作用。一些违规人员没有受到应有的严肃处理,或者处理结果没有及时公开,使得其他员工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三、精准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