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正视现实问题
三、聚焦重点任务
在XX区黑臭水体集中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区黑臭水体集中整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对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会议的核心议题,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严的标准,坚决打赢黑臭水体治理这场攻坚战,还人民群众一泓清水。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黑臭水体治理的极端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黑臭水体不仅严重影响了人居环境质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更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抓好黑臭水体治理,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必须向人民群众兑现的庄严承诺。
近年来,国家层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从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目标,到2018年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再到2022年生态环境部出台《“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政策导向愈发清晰,治理要求愈发严格。这些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黑臭水体治理早已不是单纯的环境工程,而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检验我们“四个意识”强不强、“两个维护”到不到位的经验交流。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这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正视现实问题,清醒审视当前工作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问题和短板。实事求是地讲,我区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距离上级的要求、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距离“长治久清”的最终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问题主要体含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治理进度不均衡,部分水体攻坚力度不足。全区排查出的XX条城市黑臭水体和XX个农村黑臭水体中,目前完成整治的分别是XX条和XX个,治理率分别为XX%和XX%。从数据上看,进展尚可,但仔细分析,这种进展是不均衡的。一些重点、难点水体治理滞后,个别河段甚至存在“前段治理、后段反弹”的现象。部分牵头部门和属地单位存在畏难情绪,面对复杂的治理对象,办法不多、措施不硬,导致个别水体治理工作停滞不前,影响了整体工作进程。
第二,源头控制不彻底,返黑返臭风险依然存在。黑臭水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当前,我们的治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末端、轻源头”的倾向。部分区域的雨污分流管网改造进展缓慢,污水直排、溢流现象未能得到根本遏制。一些工业企业偷排、超排的风险隐患尚未完全清除。农业面源污染管控难度大,畜禽养殖废弃物、农药化肥随雨水径流进入水体,成为重要的污染源。这些源头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已治理的水体随时面临返黑返臭的危险,治理成果就难以巩固。
第三,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一些水体虽然通过了短期评估,实现了“初见成效”,但后续的长效管护机制没有及时跟上。“河长制”责任压得不够实,巡查、保洁、监测等常态化措施未能有效落地。部分治理工程建成后,设施维护、运营管理跟不上,导致工程效能衰减。这种“重治理、轻管理”的思维定势,是导致水体黑臭反复发作的深层原因。我们必须警醒,黑臭水体治理绝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系统、长效的管理体系,确保治理成果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第四,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责任传导存在层层递减现象。从上级督查反馈和我们日常掌握的情况看,个别单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有的单位满足于“做了”,而不追求“做好”;有的干部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