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成效与基本现状
二、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三、破解困境的实践路径与方法创新
XX市委老干部局关于离退休干部联合党支部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总结交流我市市直机关离退休干部联合党支部工作经验,分析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系统谋划下一阶段工作思路,本局结合近期专项调研座谈成果,对联合党支部的建设现状、发展困境及破解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思考。
一、主要成效与基本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直机关联合党支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联合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促进离退休干部优势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建立健全“一方隶属、双重管理”机制,有效破解了部分单位离退休干部党员人数少、单独组建支部难的问题,实现了对流动党员、分散党员的有效覆盖,党组织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同步扩大。
截至2025年,我市共设有市直机关离退休干部联合党支部XX个,覆盖党员XXXX余名,其中年龄在70岁以下的占XX%,70至80岁的占XX%,80岁以上的占XX%。各联合党支部普遍建立了由原单位在职党员干部担任联络员、离退休干部党员骨干担任支委的复合型班子架构,确保了工作有人抓、活动有人管。在活动频次上,各联合党支部基本能够做到每月至少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每年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实现全覆盖,全年组织各类参观学习、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累计达XXX余场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持续强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及离退休干部队伍自身结构的深刻变动,联合党支部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现实困境。
一是组织设置与党员管理存在短板。联合党支部的成立初衷是为解决“小散远”单位党员的组织归属问题,但在实际运行中,部分联合党支部呈现出“联而不合、合而不活”的现象。由于党员来自不同单位,彼此熟悉度不高,组织黏性不强,增加了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的难度。部分支部班子年龄结构偏大,身体状况普遍较差,面对高强度、快节奏的党建工作新要求,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创新开展工作的能力和精力有限。同时,随着人员流动加剧,部分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居住在外地或随子女异地生活,成为“候鸟型”党员,对其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参与等情况的跟踪掌握存在盲区,失管、漏管风险依然存在。
二是活动开展与作用发挥活力不足。部分联合党支部在活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不足,仍停留在“读报纸、念文件、看视频”的传统模式,对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吸引力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走过场”现象。活动设计未能充分考虑老同志的身体特点、兴趣爱好和精神需求,精准化、个性化供给不足,导致党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有所弱化。在发挥老同志优势作用方面,平台搭建不够顺畅,渠道不够多元,许多拥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老同志“英雄无用武之地”,其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服务社会治理的实际效能。
三是资源保障与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联合党支部的运行离不开坚实的资源保障。当前,部分成员单位对联合党支部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在经费支持、场地提供、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投入未能做到与在职党建工作同频共振,导致联合党支部活动开展时常受到“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活动如何搞”等现实问题的制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智慧党建”平台得到推广,但老同志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参与线上互动的比例不高,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数字鸿沟”成为制约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瓶颈。
四是思想教育纪律约束面临新课题。离退休干部党员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其党员身份没有变,党性锻炼不能松。然而,少数老同志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纪律规矩意识有所淡化。2025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通报的两起违规吃喝典型案例,教训极为惨痛。如湖北省黄梅县、安徽省宿松县发生的党员干部违规聚餐饮酒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