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村振兴】全州建设美丽湘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汇报发言汇编(8篇)VIP免费

提纲:

2.坚持三个突出实现三个提升3

3.突出“三个作用”做到“三个转变”5

4.“五个坚持”助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7

5.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9

6.激活“红色引擎”赋能乡村振兴11

7.“五美”创建作引领美丽蝶变崭新颜13

8.念好“四字诀”下好乡村人才振兴“四步棋”15

一、坚持党建引领

二、深化文明创建

三、加快产业发展

四、推进乡村建设

一、突出“院坝议事”

二、突出“五美创建”

一、突出组织引领作用

二、突出综合保障作用

三、突出产业增收作用

一、实体前移

二、服务前移

三、赋能前移

一、聚焦政治引领

二、聚焦组织功能

三、聚焦体系创新

一、坚持“聚”字当头

二、坚持“育”字为先

三、坚持“用”字着力

四、坚持“留”字托底



坚持全面统筹 建设和美乡村

中共吉首市委 吉首市人民政府


一、坚持党建引领,塑造队伍美。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基层治理再提质。纵深推进“五进小区”,100个小区党建工作站成为基层治理生力军,“四大”集中行动整治院落小区62041.8万余平方米。驻村帮扶再加强。推行不定期暗访督查机制,强化驻村工作纪律,155支驻村工作队人员再加强,工作再增效。集体经济再夯实。截至10月底,全市117个行政村、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二、深化文明创建,构建全域美。聚焦“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全力塑造“五美”。坚持全面动员。“乡村美不美,看村部”“庭院美不美,看干部”,市乡村户四级联动推进“三大清洁行动”,州市联动开展志愿服务,日均188名志愿者活跃在“文明交通”劝导一线。坚持严督实导。每月开展1轮所有村寨全覆盖督导,大力推进农村“四乱”清零行动,4个最美集镇、23个最美村寨、1200户最美农家展现新貌,创建“最美生态公路”140公里,洽比河旅游公路入选国家2022年“最美农村路”候选名单。坚持破旧立新。农村累计拆除违建130962097平方米,拆违地块建设停车场38个、新增车位1131个。

三、加快产业发展,增强内涵美。矢志不移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根基抓紧抓实。突出重点抓产业。湘西黄金茶主导产业总面积达15.5万亩,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茶业百强县”招牌越擦越亮。农旅融合活产业。整合德夯、坪朗、中黄、坪年等重点村资源,成立全州首个乡村旅游联盟。隘口茶旅小镇、勤丰陶野农旅研学基地等项目加快“茶旅融合”“农旅融合”步伐。1-9月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41.4万人次,实现收入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4%23.3%。培育主体强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4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36家。

四、推进乡村建设,夯实基础美。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城乡均衡服务。社塘坡、马颈坳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全面完工,矮寨水厂完成主体工程;城乡管线下地整治工程加快推进。不断提质基础网络。新(改)建农村供水管网71.8公里,实施行政村配电网改造项目81个,5G网络行政村覆盖率达26%。加快完备环卫设施。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9座,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体系全面形成;建成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明年可实现6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坚持三个突出 实现三个提升

中共泸溪县委 泸溪县人民政府


一、突出“院坝议事”,让乡村“强”起来。坚持民事民议,推行“院坝会”议事工作法,下足“绣花”功夫,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是领导带头讲。县委书记、县长每个乡镇选择一个村、其他县级领导带队深入联点村,用百姓语言,面对面宣讲三农政策、谋划乡村振兴。二是党员跟进讲。乡镇、驻村帮扶后盾单位班子成员和村支“两委”,深入147个村(社区)750个村民小组,畅通基层宣讲“主渠道”。三是督促“及时改”。积极推行“院坝会+”,督促群众在院坝会上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回应群众诉求458个,办理民生实事290件,群众满意率达100%。“院坝会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获中央政法委《长安评论》《湖南工作》等推介。

二、突出“五美创建”,让乡村“美”起来。大力实施“生态强县”发展战略,以“五美创建”为抓手,打造美丽泸溪。一是抓环境改造提颜值。各乡镇均成立人居环境整治执法大队,完成州调度人居环境整治指标10项、超任务1项。整合涉农资金8286万元,扎实推进开展“五美创建”,开工率均为100%。完成厕所改造3463座、垃圾分类示范点13个、乡镇垃圾转运站3个、完成行政村污水治理5个,我县获评湖南省202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进县。二是抓文明创建提品质。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等六大行动,日处理能力200吨的武溪黑塘生活垃圾压缩站投入试运行。投入资金2.79亿元,完成3813410户的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出店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堆乱放等乱象6859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通过省国调队实地测评。三是抓河库治理提气质。扎实推进沅江、武水“十年禁渔”行动,主导成立泸溪、辰溪、沅陵三县沅水共管联动小组,配备河长258人、护渔员198人,安装监控摄像站点85个,创新“无人机+人工”巡河新模式,连续两年获评全省禁捕退捕工作优秀县。

三是突出“五联共治”,让乡村“新”起来。创新实施“党建引领、五联共治”乡村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一是以互助组密切鱼水情。按照“血缘相亲、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原则,农村每名党员就近联系5户以上群众,全县共建互助组9781个、联结群众49115户,实现“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二是以新理念培育新风尚。村村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红黑榜”制度;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建设,创成武溪镇、浦市镇马王溪村等全国文明村镇5个。三是以小岗位赋能大作为。制定《泸溪县村务协管员“三定一考核”管理办法》,推行“县督查、乡考核、村检查”精细化考核管理,实行“五员合一”,做到“奖优罚劣、一年一聘”。扎实开展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创新推行城区“一分钟处警”机制,我县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平安湖南建设重点推进县和“平安杯”。



突出“三个作用” 做到“三个转变”

中共凤凰县委 凤凰县人民政府


一、突出组织引领作用,变“客人”为“主人”。坚持三级书记带头抓,严格落实领导包保责任制,州委、州政府选派4名州级领导联系帮扶4500人以上集中安置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20名县级领导联系23个集中安置点;对100人以上的7个安置点增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层层压实易地搬迁后续帮扶责任。成立基层党支部6个,搬迁户党员173名全部完成组织关系转移,积极参与安置地党的组织生活,禾库安置区率先成立红安社区。8个城镇集中安置区建立规范一站式便民综合服务中心,不断强化低保评议、民政救助、社保医保等便民服务;成立村民理事会,建好公益性岗位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维修服务队“三支队伍”,不断增强群众归属感。

二、突出综合保障作用,变“安置”为“安居”。坚持将工作重心从搬迁安置向综合保障转变,针对搬迁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将180797人搬迁群众纳入监测对象,因户因人、精准帮扶,建立数据联动机制,拓展风险预警信息获取渠道,做到应纳早纳、应纳尽纳。加强设施建设,集中安置区均选址在城区、镇区、景区附近,全部实现“五通五化”,新建、改造卫生院(室)23个,新建农贸市场、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全面唱响“中国·凤凰六月六”苗歌文化活动品牌,持续举办篮球赛、苗歌赛等文娱活动。通过开展最美农家、励志搬迁户等大评小奖、感党恩活动,持续讲好搬迁故事,全力引导搬迁群众崇德向善、移风易俗。

三、突出产业增收作用,变“温饱”为“小康”。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易扶搬迁的首要任务。坚持产农融合“兴产业”。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搬迁户”模式,发展产业5718亩,直接帮扶578841人,委托帮扶2310户、10588人,产业帮扶实现全覆盖。坚持就近就地“增就业”。加大企业引进力度,提质就业车间39个,就近吸纳就业1562人,累计开展创业培训342人、职业技能培训2895人。通过公益性岗位,有效解决“三类人员”就业问题。坚持盘活资产“置家业”。依托竹山村、夯卡安置点乡村民居,大力实施乡村游开发,创新推出竹山花涧民宿和夯卡树蛙部落等旅游IP产品;吉信镇安置区美食广场为安置区后续扶持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五个坚持”助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中共古丈县委 古丈县人民政府


一是坚持以规划为引领,高站位校准“导航仪”。坚持高层谋划、整体规划,建立了县镇村“三级书记”任组长的专抓领导小组,制定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2020-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

二是坚持以产业为核心,高质量打好“组合拳”。立足本地资源。利用“两茶一养”产业优势,鼓励村民以土地、劳力等入股产业项目,流转62个村约1.3万亩土地用于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经营。如蒿根村种植了17个大棚羊肚菌,村集体增收10万元。利用传统村落资源,先后投入1600万元支持龙鼻嘴、牛角山等村寨发展乡村旅游,现在几个村每年都能给村集体带来数十万甚至百万元的收入。同时,还通过承包或出租门面、山塘水库等闲置资产,每年收益就有90余万元。依托企业平台。依托县内各龙头企业和规上企业,村集体以资产、资金、设备等方式入股,搭乘企业“顺风车”,实现互利共赢,我县累计整合资金1.05亿元入股县内41家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每年分红就有700多万元。用活扶持资金。通过引导各类扶持资金政策,补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短板,先后规划实施了一批前景好、回报优的项目。如,团结村投资350万元修建了恒温仓库和柑橘转运场,还有一批停车场、汽车租赁、乡村振兴示范园等服务项目。

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高效率解决“销售难”。我县积极对接优质企业,大力推行“订单”式生产模式,有效增强了村集体经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如龙天坪村与华夏航空签订供货协议,600亩柑橘全部包产包销,锦华农业与中茶集团签订对接协议,实现了茶叶保底收购。同时,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势,为各村搭建线上销售平台,产生了良好效益,如石门寨村去年通过电商销售蜂蜜,收入达10余万元。

四是坚持以人才为支撑,高水平当好“领头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头雁作用,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创业青年、合作社负责人中选任村干部,选拔任用“两委”干部6名,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5名。同时,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524名各类人才返乡,聘请了97名职业经理人运营产业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生力军。

五是坚持以考核为抓手,高标准用活“指挥棒”。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乡村振兴】全州建设美丽湘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汇报发言汇编(8篇)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