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空港装备新质生产力推动四型机场建设高质量发展
空港地面设备是用于航空地勤服务和运营的各种设备与车辆。在保障飞机安全起落、航班顺利运营、旅客安全进出港、货物高效运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民航四型机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空港地面设备制造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90年代前,我国空港地面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当时,国内仅有少数国产品牌生产一些低附加值产品,如102厂的飞机客梯车、无锡锡梅的飞机清污水车、威海广泰的飞机电源车等。此后,依托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经过30多年的技术创新与不懈追赶,中国空港地面设备行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低附加值迈向高附加值,形成了覆盖机场六大作业面的完整产品型谱。据统计,2023年,国产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新增市场占有率已上升到87.5%,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降至不足15%。市场形势发生逆转,中国空港地面设备行业打破国外垄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如今,我国大力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引导企业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打造新质生产力,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以国内空港地面设备行业龙头企业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海广泰)为例,近年来,威海广泰通过推行标准化、模块化、精细化设计与智能制造,实现集中下料、集中喷涂,成功打造集约化、规模化的装备制造平台,初步解决了空港地面设备难以批量生产的难题,产品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当前,在全球各国致力于节能减排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国空港地面设备电动化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中国早在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就开始鼓励发展电动汽车,此后一系列关于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推动,如《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以电动汽车为核心,推动电池、电机、充电设施、智能交通技术蓬勃发展,逐步形成核心部件完备的产业链,电动化产业配套能力大幅提升,涌现出一批知名配套厂商。在民航领域,2018年和2020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分别印发民航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促使中国空港地面设备行业迈进全面电动化时代。依托我国强大的电动化产业配套能力,行业开始蓬勃发展,突破技术瓶颈,快速形成完整的电动产品型谱,研制出一批世界领先的电动化国产装备,助力民航业高质量发展。
电动化产品具有诸多优势:一是使用更安全。电动化设备结构相对简单,更易实现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产品一致性更好,设备运行可靠性更高,事故发生率更低。近年来国内智能化技术迅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设备安全性。例如,最新研发的智能化辅助靠机系统,能有效提高设备靠机作业安全性,降低劳动强度;智能化车联网系统,可使设备管理人员实时监控设备状态,为设备在机场的安全





